第三十二章家业
韩家老爷子过世了。依照遗嘱,丧礼在老宅举行。
按照老传统,丧礼既隆重又热闹。再加上韩家几位毫无悲伤,如果不是挂满白幡,倒像是办喜事了。
丧礼过后,律师当着韩家认得面宣布完遗嘱,韩朗几乎得了所有,剩下的韩家人只得了一笔现金。
韩家人虽有不满,但也只敢嘟囔几句,并不敢闹将起来。自从当上家主之后,韩朗积威日重,加上他性格有些暴戾,并没有几个人敢在他面前耍横撒泼。几位叔叔知道儿子们以后还需韩朗提携,加上手中的金钱也够多,在料理完韩正清的丧礼之后,就陆续离开回城里。老家的老宅新宅被留给韩朗继承,几位叔叔原先住在自己亲爹家里名正言顺,但是他们再留下就属于在侄子家里做客了。
丧礼过后,韩母身体却越发不好了。看了医生,说体虚,只能慢慢调养。韩伯宗陪妻子留在乡下老宅里,乡下安静空气好利于养病。而韩朗依旧回城工作。
韩家几位叔叔到是想让自己儿子们插手韩家事业,但被韩朗拒绝了。
几位堂兄弟中年纪大的已经四十了,以前一直呆在清水衙门里耗日子,明显能力不足。年纪小的堂兄弟,基本是和韩朗一起长大的。哪个人什么脾性,韩朗很清楚。这几个如同韩正清说的志大才疏c眼大心空,再加上年轻,被周围人捧得很是自以为是。韩朗不想给自己添麻烦。
只有三叔韩叔仁家的韩明被韩朗安排进来给自己当帮手。韩明并没有受韩叔仁花心荒唐的影响,性情肖似其母,安分温和敦厚。
韩朗回城后,先把韩明扔去和下面经理一起办理金属材料公司的筹备工作,他则是叫来乔三熟悉韩正清一直没放手的那部分生意。
b市地处内陆腹地,地处黄土高原上。不管是解放前还是工业都不发达,加上挨不上边境线也够不着海边,交通不便利,但自古山陕出商人,在清朝时更是形成驰名天下的商帮秦商和晋商,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秦晋之好”就会这么来的。
韩家于清中起家,原是耕读之家,也就是说农家里飞出个金凤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韩家学成为官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两省首屈一指的书香世家。韩家不忘提携家乡子弟,在两省建了许多义学c书院,收费低廉,甚至免除贫困学子的学费。两省的学子大都受其恩惠。
读书人也要穿衣吃饭花银子。早先韩家也就买田置地当地主,再就是上关外蒙古倒腾牛羊皮子,后来秦晋商帮驰名天下时,韩家作为两省的官宦人家为两省商人保驾护航,每年的孝敬不比一个商帮赚的少。再加上嫁进韩家的媳妇们也有陪嫁的商路,娘家婆家一起赚钱。所以,虽然并不如那些出名的商帮c富翁有名气,但韩家也是家大业大。
清朝灭亡后,时局动荡,韩家紧缩产业,力求不惹人注意,很多生意转于地下,不是内部人员根本不知这是韩家产业。在人们眼里,韩家更是成为单纯的教育世家了,旗下各种学院c研究所,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秦晋子弟。所以韩家在两省,声望极高。
韩家实行嫡支长子继承家业,大部分家产由其继承,但也不代表韩家分支就不富裕了。
韩家能担起两省的教育大任,自然不会疏忽自家子弟的教育。韩家子弟众多,若全部为官则太过显眼。所以韩家子弟愿意学什么,家族会全力支持,延请名师c提供资金,而且并不限于读书科举为官,书画c音乐c从商c医药c考古,,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韩家人知道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长久的道理。所以,不管韩家子弟学的是什么,他们学成后,韩家都会提供创业基金,但是家主必定占两分股。这有利与韩家分支与家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