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 相比《蓝宇》,苏映更中意原定的名字,《有人喜欢蓝》。

    名字里的有人, 可以指代陈捍东, 那个喜欢上了蓝宇的男人,也可以指代蓝宇, 那个如自身的名字一样喜欢蓝色的少年, 双重寓意耐人琢磨,潜藏着文字的丰富与魅力。

    但《蓝宇》这个名字也自有它的好处,简洁短促, 念起来也很好听,容易在人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只是难免让人产生误会,觉得这部戏的主角只有蓝宇一人。

    相比寻常香港导演一周就能划拉出一部片子的迅捷, 关锦鹏的拍摄进度显得很慢, 前面的十场戏, 就足足拍了一周多的时间,这个速度,简直与某位叫苏明欢的作者有的一拼。

    他也不着急, 就那样徐徐地打磨着,如同在水光潋滟的湖边捞起一捧水草,质地澄澈的玉石上磨去几处斑点,而镜头中的陈捍东与蓝宇,这两个原本只存活于记叙中的形象终于渐渐清晰明朗了起来。

    剧本中的时间跨度极大, 毕竟是一段长达十年之久的感情,细细切碎了撒在这九十多分钟里,如多米诺骨牌串通一气,一场戏之后,说不得下一场戏就是多久过后了。

    《蓝宇》剧本中选择的一系列时间节点都很讨巧,元旦c春节c寒假c中秋,配合着不同的事件,时间轴非常清晰,而蓝宇与陈捍东的第二次见面,则是在同年的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数起,无论往前还是往后,白日都渐长,古时人们认为这是阳气初动,故称之为“一阳生”。

    阳生而阴消,阳刚气盛而阴媚见短,如此说来,还真是色彩浓厚的一个日子。

    苏映很喜欢秋天,可惜京城的四季一向不甚分明,夏冬奇长,春秋日短。九月份的时候还残留着夏天的余温,到了十月份就提前释放出冬日的冷气,最纯粹的秋天只有那么短短数日,让人又爱又恨。

    就像现在,明明才十一月出头,京城的街头就飘起了细雪,作为导演的关锦鹏还挺激动,拍了拍手,决定先拍外景。

    镜头从俯瞰的角度,正面切入到京城一角的繁华景象。环城公路上车水马龙,后方拥挤的建筑物,街道上过往的人群,都传达了此处紧张忙乱的步调。而步履轻松的苏映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从画面的正中央出现。

    长款立领的呢子大衣,妥帖的西装,白色衬衫的纽扣系得很紧,一条格子围巾从脖颈间绕过,再加上那两条大长腿,走在这路上跟t台走秀一样,拿负责服装的那位姐姐的话说,倍儿有英伦绅士的感觉。

    苏映倒不这么觉得,他感觉自己有点像动漫里的驱魔师,随时能从背后掏出一个大十字架拯救世人净化妖魔,比方说,降服某只姓沈的小妖怪。

    “嗯。”关锦鹏对他这个造型相当满意,再转身一看沈宸,一身的便服,红格子的开领衫里搭着一件皱巴巴的白棉衣,外套一件土黄色的外套,跟一个小老头似的,真是要多土有多土。

    “嗯!”这下关锦鹏更满意了,无视掉了沈宸那一脸嫌弃的表情。

    蓝宇这个角色,按照最初的设定是个从东北来的大学生,说话时一股大碴子味,而沈宸不是东北人,自然也讲不出东北话来,因此关锦鹏稍微修改了一番,改成了山东人。但不论是哪里人,土里土气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好,a!”在一系列准备工作陆续完成之后,关锦鹏喊道。

    京城的阴天已持续了三四天有余,连绵的天气让人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还好一场小雪洗去了躁动阴郁的空气,夜灯也在迷蒙中显得不那么靡丽。

    苏映饰演的陈捍东从饭店大堂信步走出,望了一眼不远处正在候车的人群,转身漫步至不远处的书报亭,想随手买份报纸看看。干他这一行的,时事消息都得掌握,却没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