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看老子今天怎样收拾你!”
樊伷边说边打,一旁的衙役告诉刘备,那女人是樊伷的婆娘,刘备也不上去劝,任由樊伷去打骂。刘备看着还在冒烟的火炉,火炉的旁边放着一口大锅,炉膛内堆了不少的柴火,由于柴火不是很干,难于燃烧——也就是说燃点太高了,而炉膛内的柴火又太多,又没有很好的通风出口——烟囱,导致炉膛内的火烧不起来,刘备又观察了这个炉灶,是用几块石头临时垒砌的,三面围着,正中留了个缺口,作为送柴火的炉门,看上去炉灶是新垒的,没有烧黑过的痕迹。
刘备取来一根稍粗的柴火棍,轻轻撩开炉膛里的柴火,里面有了空气,火势就渐渐大起来了。这时樊伷也骂够了,领着老婆到刘备跟前请罪,两人双双跪在了刘备的跟前,樊伷一个劲地道歉:“主公,都怪下官管教不严,回到家里吾定好好调教,请主公责罚下官,都是下官的过错。”樊伷的老婆只是呜呜啼啼的一个劲地叩拜刘备。
刘备善解人意地说:“阳山长不必过于自责,吾看尊夫人也是无意之举,乃急火攻心所致。火已旺盛,不要耽搁了做饭。”
樊伷两公婆在三致谢方起。樊伷引刘备进入内室,刘备坐下问樊伷:“听说阳山近日发生洪涝,灾情严重否?”
樊伷答:“回主公,入春以来,本无大雨,谁知十日前,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导致洪水泛滥,百姓出门都难,有十余家百姓的房屋,由于地处低洼,不能入住,下官以将自家堂屋腾出,让与二户人家暂住,又动员本地望族,救助其余无家可归之人。吾老婆将自家厨房让与别家使用,临时在衙门内起炉做饭。妇道人家,不知主公光临,才有冲撞主公的言语,请主公不要怪罪内人。”
刘备皱了皱眉头,不满樊伷的叨叨不休,但对其亲民的行为是肯定的。刘备随口问道:“不知阳山长何方人士?”
樊伷答:“荆州南阳。”
在坐一县丞补充说:“樊阳山乃南阳大户,素有雄才。”
一说起南阳,刘备终于想起三国历史上的一段典故:孙权治下的武陵郡从事樊伷,诱导当地夷民,图谋把武陵献给刘备。孙权招潘濬问策,潘濬说:“给我五千兵,足已收拾樊伷。”孙权问:“爱卿何以如此轻视樊伷?”潘濬回答:“樊伷本是南阳当地的旧姓大户,此人颇为能说会道,但其实是满嘴废话,没有实才。微臣之所以了解樊伷,是因为樊伷当初曾邀请州中百姓赴宴,但从早等到中午,饭菜居然连影都没有,逼的十几人离席而去,从这小事就可以看得出樊伷成不了大事。”后来,樊伷果然被潘濬平定。
刘备今日看樊伷,觉得樊伷并非不可用,其满嘴废话也许是事实,但体恤百姓疾苦,处处为民着想,却是刘备亲眼所见的。至于被潘濬五千兵马平定,也不能说明樊伷无能,只能说明樊伷短于军事指挥。
刘备询问了樊伷灾民安置情况之后,又问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当得知当地还是以狩猎为主,粮食还须靠交换而获得,就嘱咐樊伷使人往荆州引进水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百姓生活条件;又要樊伷写个折子,让桂阳郡守赵范拨五千银两,用以修筑河堤,防范洪水。
樊伷又是一番感激涕零的话,刘备摆手不让樊伷多说,走时,对樊伷治理阳山的功绩加以肯定,并勉励樊伷再接再厉,做好阳山县的父母官。
回到营房,贾诩、赵云也在,三人在一起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具体治理洪涝的方案,交由赵云去实施落实。
赵云对刘备的安排提出不同的意见:“主公,治理水患这些事情,云一窍不通,如果要云到战场上去杀敌,绝无二话,让吾做不擅长的事情,恐误主公大事。”
刘备耐心地听完赵云的诉求,想到历史上的刘备很少让赵云带兵,只是充当护卫的角色,恐怕与赵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