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萍坐下,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啊!‘姗姗来迟’,就像是一位漂亮极了的女孩在慢慢走来,多么符合我们湘南春天的特点!大家继续发言,看看你们还从中读到了什么。”
坐在赵春晖前面另一位置的那位具有十分秀气的瓜子脸儿的班上文娱委员吴亚文举起了手,在毛知春老师用手示意她发言之后,苗条秀气的农村女孩吴亚文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诗的第二节也写得好!诗人用海洋来形容花的多,令人浮想联翩:哇!春天是这么的美丽而充满着魅力,又是那么的充满着诗意和青春活力!寥寥数语,就描绘出春天的色彩斑斓和无限风光。形象鲜明而又言简意赅。”
吴亚文的发言也获得了毛知春老师的肯定。
美女班长葛萍萍又说:
“春天的麦浪,在那轻轻的春风里微微的蠕动,就像是人们在丰收之前在微微细语;有时风大了,却又似大海中的万顷波涛,汹涌激荡,犹如丰收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激情,还有载歌载舞。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正因为有了这滚滚麦浪,才使人倍感生活的充实与美好!”
毛知春老师为葛萍萍精彩的评语鼓起了掌,全班同学也热烈的鼓起掌来。
然而,有一个上学时总是与那位叫做冯丽娟的女孩走在一起的她们同村的男生站立起来,脸上带了一点阴沉,说:
“我不觉得这首诗怎么好,特别是觉得他对人民公社社员劳动场景的描写。实际上那些人劳动时并没有那么热烈,我觉得这是作者的虚伪。”
他说完就坐下了。
“还有哪位同学要发表与冯其正同学一样的意见?”毛知春老师征询的问。
看到学生们都不再发表意见,毛知春老师说:“那天我们观察时走到那里的时候,那些农民正在休息。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人民公社社员热烈劳动的场景,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赵春晖同学在他的诗里对农民劳动的热烈场面的描写就是虚伪!下面同学们再来看看,诗的最后一节,多么形象!”
“冯丽娟,他写的是冯丽娟!”一个女同学小声嘀咕。
立刻,教室里到处都在窃窃私语。
赵春晖一转头,发现全班十几个女生的眼光都射向了自己。她们的目光有赞赏,也有嫉妒:
“她就值得你那么欣赏?为什么你只是关注她,就不欣赏我们?”
赵春晖承认,自己的诗是化用了那位叫做冯丽娟的女孩的形象,不仅仅因为自己心里曾经对她印象不坏,而是靓丽脱俗的她在自己头脑里恰恰像晨雾朦胧中一眼看到的一朵鲜花。虽然朦胧得看不真切,却又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深奥意境与超凡脱俗的美感。
也许赵春晖他真的需要在新的生活中发现一个新的形象来冲淡慧琳那难以褪去的形象和她抹在自己心灵上的忧伤,走出她施与自己的足以让他这样一个年轻人一辈子也难以走出的情爱阴影。
赵春晖他须快刀斩乱麻亲手撕碎自己的心织的足以束缚自己此生重踏茫茫人生之路的藩篱与罗网。
重新读书,需要他赵春晖有愚公一样每天挖山不止的钢铁意志。
重新读书,更需要他具备比别人更能吃苦的像古人一样的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
因为其他课程他尚且可以勉为其难,可数学英语却是横在赵春晖前面拦路的两座堪比愚公面前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一样的最大高山。
一九六六年赵春晖考入初中的时候他刚满十三岁。九月刚入学不久就读到了《炮打司令部》,遇上了中国历史上那一场堪称洪水猛兽的民族大浩劫。
之后教育教学秩序被完全打乱和瘫痪,学生天天写大字报,停课闹革命。教师被推上舞台接受自己学生的口诛笔伐。半个月后因为整个教育都是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