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眉,仿佛对他的说辞感到不满意。
于是中国少年只能继续绞尽脑汁。“事实上不止如此,简直不可思议!难以想象!超凡脱俗!”他猛地拍了一下茶几,“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空前绝后!妙到颠毫!”
“我以为我是马龙·白兰度!”杰瑞大笑起来,脸颊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我的天,你的赞美词库可真够丰富的!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词,你究竟是从哪儿把它们挖出来的?”
叶泽森摇摇手指,得意地说:“别忘了,我可是南加大的高材生,好莱坞的救星,斯皮尔伯格的传人。”
作为《灰姑娘的水晶鞋》的主演和编剧,杰瑞和叶泽森都没太把这部剧当回事。等预告片的风|潮一过就开始各自忙自己的了。
杰瑞忙着重组他的乐队,现在迎来了新的主唱,也有了更加充裕的资金;叶泽森则在卡尔的建议下,决定首先开始完善《死神来了》的剧本,等待着和新线公司剧本编审的会面。
两个人都没有料到,在他们看来槽点满满的这部剧会以星火燎原之势,狂风暴雨般地席卷了整个春季档,在尼尔森收视排行榜上长期徘徊于前五名的位置。
它的轰动,并不是因为它多么感人多么贴近现实,而是因为创造了诸多个“第一”:它是第一部将市场目标定为11一22岁左右的年轻女孩的肥皂剧,第一部描写富家子弟巨细无遗的生活的剧集,甚至是第一部青春偶像剧。
美国历史上最早的偶像剧可能要追溯到1987年的《21跳街》,或者1992年的《梅尔罗斯广场》,但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谁想《灰姑娘的水晶鞋》就这么误打误撞地开了先河,弥补了这个空白。
如果说叶泽森赋予了它校园小说的经典设定和人物的性格,正牌编剧的二次改编则让几个男主角更加贴近现实:
表面上风光无限的男一号内心却十分苦闷,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的男二号却渴望着温暖,女主角则干脆成了美国梦的典型——出身贫寒,依靠奖学金度日,却奋斗进取,坚忍不拔,活脱脱的《风雨哈佛路》现实版。
所有人都被描述成“灰色”的,即摇摆在正邪两面之间,或者根本无所谓正邪。
就这样,几乎面目全非的“本土化改造”不仅增加了电视剧的现实意义和可看性,也带来了收视率的节节攀升。
当然后遗症也不是没有。
很久很久以后,久到这部剧分别完成了台版c日版c韩版乃至越南版的翻拍,每当台版粉丝炫耀自己的f4长得帅,日版粉丝吹嘘自己场景奢华,韩版粉丝得瑟自己的大长|腿们的时候,美版粉丝总会轻飘飘地扔下一句:“翻拍就是翻拍,完全没抓|住原版的精髓嘛。原著的男主们可是很复杂,女主可是很励志的。”
台/日/韩版粉丝:“你们服装老土!你们场景寒酸!!你们的女主丑到爆!!!”
美版粉丝:“啦啦啦我们有杰叔,我们有皮爸,他俩身价的零头都赶得上你们所有的欧巴加起来了哦~~你们来战啊来战啊来战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台/日/韩版粉丝:“”
日版粉丝:“杰瑞现在虽然厉害,但那个时候的演技明明还稚|嫩的很吧,我觉得比不上小栗旬啊一一”
韩版粉丝:“厉害个毛,熬死卡五次提名了还没中。目测今年又要黄,杰吹们又要说‘熬死卡欠我杰一座小金人’了吧呵呵呵呵。”
台版粉丝:“楼上杰黑自重。以及弱弱的说,杰叔不是一直把这部剧当作他的黑历史吗?”
美版粉丝:“人艰不拆qaq”
好吧,扯远了。
让我们把时间停在这里,将手腕上的表往前拨,一直拨回二十多年前,拨到未来的巨星连明星都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