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周湛留下来。

    会议结束后,孙大牙引着李默拜会了城里几个有分量的人,头一个就是宁州参赞处长陵分司督管唐百川。

    宁州参赞处和宁州团练处性质一样,也是宁瞻基借名之作,跟县衙、州衙里的参赞处并非一回事。

    宁州参赞处在除宁西、长宁以外的十六个县都设置了分司,每个分司分派一位督管坐镇,执掌本县户口、民政,负责田赋、商业税征收,权势很大。

    宁州团练处和宁州总社在各县的主事人一般就是个掌柜,督管的职级比掌柜要高,所以参赞处的督管又担负着协调所辖地区内宁家各机构之间关系的职责,隐然是宁家在县一级的最高代表,所以虽非一个机构,但赵破阵、王雄诞等人对唐百川都十分敬重。

    而且李默所担当的职责中就有支援总社和参赞处的部分,所以他这个新伙计要拜唐百川,而且要第一个拜。

    唐百川对李默如此快的晋级表示祝贺,他回忆说:“一年前的八月,你初来长陵时,是一个很热的下午,你吃了老赵的一碗面,就变成了他的长工,那天我就瞧你有出息,宁可饿死也不作恶,还有办法混碗饭吃,有出息。老赵眼光不错。”

    他紧接着又告诉李默一个好消息,牛三斤身受重伤已经回宁州休养了,估计不会再回来了,宁州税卡又回到了宁家人的手里,这件事李默有功。

    李默道:“不敢当,是先生谋划得当,我们只是出了点笨力气。”

    唐百川听了这话很高兴,就说:“我让我的弟子陈河阳接手税卡上的事,以后你们多亲近亲近,秉公办差,也不必拒绝多交朋友嘛。”

    临别时他送了李默一本书,要他好好看看。

    出了县衙,孙大牙抢过那本书,见是一本史书,《太祖北疆纪略》,记载的是梁太祖五伐丁零人的旧事。

    孙大牙道:“这个老唐真是的,你当了伙计,又帮他赶走了牛三斤,让他徒弟上了位,也不给点好处意思意思,送一本破书,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柴烧,真是的。”

    李默也不理解唐百川的用意,但想他这么安排不会是敷衍,一定别有用心,就没说什么。

    拜别唐百川,又去见水井局长陵主事宁德胜。

    宁州总社和参赞处、团练处、宁安书院并列为宁家四大机构,执掌宁家各地生意,财力极为雄厚。总社在除故县外的十七个县设置分司,管辖内各种生意,分司首长叫大掌柜,虽然有个“大”字,但地位与团练处分司掌柜相同。水井局也属于宁家生意,但与其他小生意不同,盐、铁、金、马、药、水六项大生意在总社都是单独设局管领的。

    水井局在总社叫水局,与刺史府所属的水井局名称不同,管的事却是一样的,而且管事的也是那一帮子人。这是因为水井局是宁家大溃败后硕果仅存的一个领域,历任刺史都想夺走宁家这个钱袋子,却都没有成功。

    所以眼下才有人提议取消水井局,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宁家好过。

    宁州刺史府水井局有刺史任命的都水官,都水官是吏,地位不高,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宁州总社水局督管,不过这个督管也基本是个摆设,他管不了地方各处水井局。

    宁州地方的水井局大体掌控在两个人的手里,山南、水东九县掌控在宁德胜兄弟手里,宁西、塞北六县掌控在宁世书的手里。

    而兴县和汜水县的水井局则被陈家和白家控制,游离于水局系统之外。

    觐见宁德胜时,宁槿也在,宁德胜并不忌讳自己“大权旁落”的现实,他对李默说:“长陵水井局的实权就在宁槿手里,她很能干,但毕竟年纪还小,以后还请你多多帮助。”

    李默道:“岂敢,还请宁公子不要太过为难在下。”

    宁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