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英国的种种嚣张,不过是为了维持遥遥欲坠的日不落帝国的颜面,说其色厉内荏一点都不为过。英国除了要维系庞大的殖民地,还要控制至关重要的大西洋和地中海,以及在欧洲控制法国和力图崛起的德国,根本不可能远涉重洋和中国进行一场大规模c伤国本的战争。而且人民军虽然海上力量不及英国的一个零头,却拥有庞大的陆军。依靠中国广阔领土的纵深,中国大地已经没有任何威胁到人民党地位的力量了。更可贵的是,人民党c人民军已经拥有了最强大的支持力量,那就是民意。

    从人民军子弹出膛的一刹那,中国人民的感情便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盈着。张汉卿相信,英国人不敢于冒着实力急遽衰退的危险和中国进行一场可能是无休止的c两败俱伤的战争。即使万一开战了,张汉卿相信,英国人也不会在全幅武装的人民军手下讨得任何好处。

    不过为了保持中国能有保有更长期的经济复兴时间,张汉卿还是请出美国公使进行调停,并委托各方关系游说英美在华势力,以阻止可能的战争扩大。当然政府也作了两手准备,华中军区和西北军区从陇海线上连夜调了两个师,另外华东各地的人民军都进入战备状态。为控制英舰可能的威胁及对上海市民的恐吓,张汉卿特调一个重炮团镇守上海滩。

    在场面上民国政府却一点也不显出紧张:“中国政府鉴于此次案情之严重,民情之悲愤,佥以为租界官吏,至少须自动的先行取消当地戒严令,撤退海军陆战队,并解除商团及巡捕之武装,释放被捕之人及恢复被封与占据各学校之原状,庶上海地方,得于最短时间内,自然停止非常之状态。否则,亟由政府得行一切可能之对策,以保我人民之生命安全与国家尊严。”

    北京政府乃派专使蔡廷干c郑谦c曾宗鉴南下,就此案进行交涉。英日等国亦派委员六人至上海。6月16日开会,中国代表提出解决办法十三条:

    (一)撤销非常戒备。

    (二)所有因此案被捕华人,一律释放,并恢复公共租界被封及占据之各学校原状。

    (三)惩凶,由中英美三国派员监督,进行公审,听候严办。

    (四)赔偿,赔偿伤亡及工商学因此案所受之损失。

    (五)道歉。

    (六)收回会审公廨。

    (七)洋务职工及海员工厂工人等,因悲愤罢工者,将来仍还原职,并不扣罢工期内薪资。

    (八)优待工人,工人工作与否,随其自愿,不得因此处罚。

    (九)工部局投票权案,(甲)工部局董事会及纳税人代表会,由华人共同组织之。纳税人代表额数,以纳税多寡比例为定额,其纳税人会出席投票权与各关系之西人一律平等。(乙)关于投票权,须查明其产业为己有的或代理的,己有的方有投票权,代理的,其投票权应归产业所有人有之。

    (十)制止越界筑路,工部局不得越租界范围外建筑马路,已筑成者,由中国政府无条件收回管理。

    (十一)撤销印刷附律,加征码头捐,交易所领照案。

    (十二)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

    (十三)撤换工部局总书记鲁和。

    对张自忠将军,张汉卿则明令全国予以嘉奖,并明示海内外升其正式担任第4军军长,并兼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那个时代的军阀“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张自忠之勇气和人民党中央的这个决定,是对那些热衷于国内混战,而惯于对外妥协的军阀们的生动写照。而张自忠第一次与洋人接触,便显示了铁骨铮铮c不畏强暴的本色。时人评论说:“张自忠以他平时的人格的修养,独能以不屈不挠的态度,应付他们,较之当日的统兵大员,已觉出人头地一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