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原籍山东,这一支是当中的一个分支,因为有人当了京官才搬到京城。原先底并不厚实,在京城根基也不牢固。还是依然的祖父进了工部,负责修造运河,开通漕运,夏家才开始发展起来。
有了钱,就在京城官宦世家居住的东区买了一个大院,后来隔壁院由于主人犯事被流放,官府拍卖院时又被老爷买下,跟自己家打通之后,就变成今天夏府的大宅。
夏家虽发达起来,但人丁并不兴旺。老爷就夏家老爷一个儿,两个女儿,而且两个女儿都远嫁,都在外地。夏家老爷一脉单传,为了传宗接代甚是努力,可是老也就一个儿,一个女儿,本来另有两个儿都没站住。两个姨娘就生了两个庶女,都已经嫁人。老爷身不好,英年早逝,也可能是着急于嗣弄坏了身。
夏府就传给了依然父亲,他的责任就很重大,十八岁没行冠礼就娶了妻。妻王氏是恩师王相国嫡次女,身份很高,陪嫁也多,嫁给依然父亲是下嫁,可禁不起人家父亲王相国看女婿,越看越中意。何况王氏相貌普通,这是唯一缺点,嫁入豪门,怕压不住场。
王氏到了夏家,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自己第一胎生了女儿安然后,不等婆婆给脸色,马上给自己的陪嫁丫鬟开脸做了通房,结果还没一年就生了一个女儿娇然,荣升大姨娘。
紧接着自己又怀上了,第二胎一举得男,终于有了嫡陶然,腰杆硬了不少。可在她怀上的时候,丈夫上司送了一个妾给丈夫,家里又多了一个二姨娘,而大姨娘这边又怀上二女儿婧然。既然有一就有二,王氏也无法跟丈夫计较多,反正自己也有了嫡,自己在这个家立了足。
夏家老爷这半生生活上贤妻美妾,仕途上也算顺风顺水。没到二十岁就碰上皇上开恩科,中了进士,先在翰林院呆了两年,后来由岳父支持,外放做了四年知府,回来就进吏部做了侍郎,随着资格变老,才过十五岁的他一只脚已经迈向尚书。
外放做知府的时候,刚好家里大姨娘肚鼓着,二姨娘也刚刚怀上,没人跟他去任上。只好打发自己的一个贴身丫鬟随身侍候。原本也有当通房的意思。结果老爷嫌那丫鬟没什么姿色,也是,的身边除了大姨娘原先就备着做通房有点姿色外,其他丫鬟实在都长得普通。
还是到任上,他的下属看到上司孤身一人,便做主把自己手下一个主簿的女儿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姨娘。
姨娘本不乐意,她是小门小户的女儿,但也没想着要给人当妾,但挡不住父亲巴结上司的热情,还是一抬轿给送进了知府后门。发现这个老爷人年轻,仪表堂堂,还很风雅,而且身边就一个丫鬟,姨娘一来,家事就由她掌握。
小门小户的女儿,虽然不会什么琴棋书画。但容貌秀美,身段婀娜,还识点字,关键是能做一手好菜,女红也不错。性温柔体贴,很快就把老爷的心收服了。每天照料老爷的衣食,白天暖他的胃,晚上暖他的身,相对于家里父母娶的贤妻,这样的生活更有普通夫妻的滋味。
老爷除了第一年回过一趟家外,还很厉害的播下种,让妻又生了个嫡次女清然,过后年都乐不思蜀。这边的姨娘也给他生了个女儿依然。
依然是老爷看着她在她娘肚里一天天大起来,后来很紧张地站在外面听着姨娘的痛叫声生下来,再看着她一天天长大,会坐会站立,会说话会走。
比起家里几个他只管播种,不管出生长大的儿女们,依然显得十分真实可爱。每天下官署回到家,看到娇嫩可爱的女儿摇摇晃晃地向他跑过来,后面是笑着跟出来的娇妻,他的心一片温暖。
原来不是妻四妾能让人快活,而是家里有满心等他的娇妻爱女,让他心安。
可是美好的日并不长久,在依然没到岁时,知府任期已满,刚好吏部出缺,老爷带着一妾一女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