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世界在变,到处都在革命,革命群众唯恐自己跟不上革命形势,而革命形势一日千里,谁跟得上哪?

    话说,京北的一个村子,一家四口,老公母俩,还有一儿一女,一儿一女挨肩,女儿比儿子大三岁,公母俩供儿女念了书。女儿、儿子,都是有出息之人,书念得用功,女儿念得是师范,已经毕业,分配在山边的一所中学教书。女儿自幼好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到了初中就入了团,念了师范就入了党,父母看着自己的女儿出息,抿着嘴儿的乐,弟弟总以有这么一个好姐姐而感到骄傲,姐姐经常鼓励弟弟上进,姐姐上班了,弟弟也考上了大学,姐姐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结济弟弟,已经有二十五六岁了,还未婚配。未婚配的理由之一是由于弟弟还在念书,而家庭又不富裕,等弟弟毕了业,在谈自己的事情吧。

    这上班了的姐姐,在学校念书时,品学兼优,入了党,而家庭出身又是贫下中农,到了工作岗位,领导一看档案,自是另眼看待,没有多少时日,就提拔为教导主任。在同年龄中的男女老师中鹤立鸡群,真真正正风光了几日。

    眨眼文化大革命了,从势头看,不知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哪?这所中学,不是完全中学,只有初中,学校不大,初中一年级一个班,初中二年级一个班,初中三年级一个班,总共三个班。九个任课老师,五男四女,一个会计,一个总务主任,加上校长,十二个人,校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的,由于学校不大,没有副校长,由于就校长一个人是党员,也没有书记,原来的工作,很是难为这位校长,里外里,大事小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有了新提拔的教导主任,这工作有了新生气,两个人成立了党小组,学校大小事情,两人商量了,总比一个人强。

    这所中学,是原来的庙宇改成的,房子紧张,校长室,兼校长卧室,还兼着校长会议室,每逢学校有什么事情要研究,都把年轻的女教导主任找来,或者女教导主任,有什么工作要汇报,都要到这间多功能的一间小屋子去研究。而研究工作,又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时间长了,孤男寡女在一间屋子里,少不了要引起非议,这些非议已经传到了校长耳朵里了,要在平时,身正不怕影子斜,可在那非常时期,就说不好了,为了避免引起那些不必要的麻烦,校长避嫌,走动关系,把这女教导主任调到了另一所中学教书了。

    学校一九六六年的初中毕业生,本来发了毕业证,在七月里就应该毕业了,可是回到家里,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却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这些青年人心情激荡,本来抱憾自己没赶上哪枪林弹雨的年代,没能为解放劳苦大众抛头颅撒热血,现而今,赶上了这么一个能为革命、为人民、为无产阶级政权奋斗的时刻,再也不能错过了,他们在农村或者干了几天活,或者一天活儿还没干哪,回到了学校里,申请参加文化大革命,自是没有人反对。这些人都是热血青年,原来学生中的姣姣者,或者是共青团员,或者是积极份子,热血沸腾,遂就参加了毛主席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他们买来了整刀的黄绿纸,写上了批判邓拓、吴晗、廖默莎的大字报,贴在了墙上,墙上贴满了,新的糊上了旧的,糊了一层又一层,贴大字报是检验人革命不革命的试金石、分水岭。城里学校的学生成立了红卫兵,胳膊上戴上了红袖章,农村学校跟着也成立了红卫兵,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红卫兵,毛主席说:“不破不立,破就是立,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中央的又一大领导提出了破四旧的指示:“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我们要扫除一切害人虫,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中共中央的《红旗》杂志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向革命的青少年致敬》;紧接着,《人民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