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传说归传说,转眼还得来到现时,

    小小刘二先生走过了石像林立的御道,前面来到了七孔桥,过了七孔桥,如往北走,直奔长陵,长陵左是献陵,而右边是景陵,如不往北走而往西走,不远路北有茂陵,茂陵后边是裕陵,再后边是庆陵。

    如从茂陵边擦身而过,一直往西北走二里就到了泰陵,泰陵背靠之山叫史家山,从泰陵左边小道再往西北走二里,就到了上口村,过了上口村,钻一段左右怪石林立的大山沟再往上走就是盘山道了,走上盘山道就爬上了大山坡,大山坡上,到处是裸露的石灰石和被挖走的石灰石后而遗留下的大坑,灰岭口大概就是从此而得名的。

    小小刘二先生,骑着毛驴儿爬上了山了经过,小刘二先生听完,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

    小小刘二先生,这次昌平之行谈买卖并没费事,连来带去三天就回来了。

    瞿家老二去顺义买卖谈得怎么样了呢?大家都在惦记着他。

    瞿家老二和小小刘二先生,那天在昌平店里分手后,出昌平东门一直往东走,他去高丽营不是头一遭,不用打听道儿,出东门奔南邵奔秦城路口往南是小汤山,往北走是秦城,如果往东走十几里就会到了顺义地界的北石槽,而他不去北石槽,而是要去高丽营,高丽营有他的朋友,他由秦城路口往南到小汤山,小汤山有温泉,康熙皇帝曾驾幸于此。他虽对小汤山仰慕已久,但无奈的是,他身上还肩负着重任,只能眷恋的望着小汤山,不得不擦肩而过。

    他从小汤山往东走,瞿家老二过了小汤山走有十五六里就到了高丽营。

    高丽营听着既耳熟又怪异,中国的地名,都是有其历史内涵的。

    高丽国,历史上,曾向中国皇帝,朝拜纳贡,曾是中国的附属国,“高丽营”是不是历史上某个时候,中国皇帝为了征讨谁,而征调了高丽国的兵丁,曾驻扎于此呢?因为没有考证不能忘自定论,只是随意说说而已。

    高丽营有集市,而且由来已久,高丽营的集市远近百里闻名,每逢三、六、九日,一里长的大街,人来人往水泄不通,各种粮食,干鲜果品,蔬菜、锄、镐、铁锹、铁耙子、竹耙子、骡马、牛羊、家畜……只要你想得出来的这里无所不有。

    瞿家老二的朋友住在村西头路北,家里没有几亩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他靠着集市就吃这个集市。

    平时看到集上缺什么,他就倒腾什么,今儿看到猫紧俏,就倒腾猫,明儿看见狗紧俏,就倒腾狗,前两年因为看到市场缺黄豆,就从永宁倒腾下来一拨儿黄豆,赚了几个小钱,因此也就认识了瞿家老二。

    瞿家老二前两年也来过他家,因此,这次没费什么周折,也就找到了他家。

    这位朋友家里没有多大变化,房子还是那个房子,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变化的,只是孩子长高了些,大人变老了些。

    这位朋友看到瞿家老二,先是一楞,而后说道:“那阵风儿把你给吹来了?”

    瞿家老二的到来,着实让他意想不到,正月里,炉子还生着火,大铜壶里的水,哗啦、哗啦开着,他从茶叶罐子里捏了一撮子茶叶续进茶壶里,提起大铜壶又续满了水,然后就是边喝水边相互问候着几年来日子过得好坏。

    瞿老二问到这位朋友,他说:“我还能有多大出息,不过是锅台蚂蚁混饭吃。”

    问到瞿家老二,他说:“我爹和亲家爹合伙开了粮栈,倒腾粮食,买卖开张几个月了,可买主很少,我今天到你这里想让你给我指点几个用户。”

    瞿老二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水顿了一顿说道:“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买卖,可不像你从前做那买卖,交易三斗五‘斗 ’三‘石 ’五石,而是要交易成千上万斤的粮食,交易这么多的粮食在集市上只摆个小摊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