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么表情。他身着半新不旧一袭浅灰长袍,外套酱色马褂,头戴黑缎瓜皮帽子,这大热天赶路也是上下齐整,纹丝不乱。西首坐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脸色微红,一身俐落皂色缎子衣裤,看得出是有身手的人。下首打偏坐着个中年男子,一身本色麻布长衫,缩着脖子耸着个肩,正自顾自喝茶吃点心。

    少年老成地说:“我看你这小伙计人不错,这点赏你了。”说着他从钱袋里胡乱地摸出了一块散碎银子,丢给阿四。

    阿四一颠足有三四钱,一面道谢一面咧嘴笑说:“如今世道艰难,今天是她家落难,明天说不定就是我倒霉。能帮就帮着点,算是积点德,这不转眼就得了少爷的赏!”

    少年也不在意,随口问道:“刚才那乞婆说是家里欠了营债,我怎么听说营债早就明令禁止了。”

    阿四听了叹了口气:“占民房,抢老婆,征营奴,这哪桩哪件不是早就明令禁止了?旗人哪件少干了?我家祖屋四十多年前旗营扩建时就被圈了,什么说法也没有,官府还年年要我们交房税——这里头的事,说不得啊!”

    少年奇道:“前几日圣驾就在此,随行的、见驾的官员数不胜数,怎么就没人申告?”

    阿四哑然失笑:“少爷是贵人,这里头的事儿想不到。那些没了房舍的叫花子半个多月前就赶到城外去了,凡以前告过状的,或有些刺儿头名声的,早就关到牢里了。皇帝老爷来的那几天,上千个旗兵在街上巡视,有点嫌疑就抓回旗营——那些官老爷等了几年就指着那几天使劲巴结皇帝呢,什么手段使不出?”

    坐在一旁的青年男子听这话沉吟道:“我听说原来有个巡抚赵士麟,在清营债这事上很有作为,本地人还给他建了生祠。”

    阿四摇摇手:“赵太爷也是个和稀泥的,一面让放营债的把钱数减到原先的十分之一,一面软硬兼施地让欠债的还钱,清了债就算是他的功绩。其实那营债利滚利的,哪只虚高了十倍!建生祠,那都是建给皇帝老爷看的。那些做官能往上升的,哪个没点儿手段和算计!说起来赵太爷算是好的了,不像如今的——”

    阿四突然心里一个咯噔,刚才这个青年说话间直呼赵太爷名讳——阿四在茶铺做了些年伙计,看人的本事学了不少。这三个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却多半是官场里的贵人。他心里暗骂自己逞了一时口快,可不要招了什么祸事来!

    阿四打了个哈哈:“唉,我一个小老百姓,就是随口瞎说,贵人们就当我放了个屁!”他又哈着腰殷勤地问:“三位老爷喝的可还满意?”

    青年公子知道阿四心下警惕,也不再问他,只点点头说:“倒底是茶乡,这龙井茶泡味道很是地道。”旁边的少年也指着一盘雪白的香糕说道:“这糕儿也对我的胃口,只是不知这叫什么?”

    阿四忙道:“这是杭州的定胜糕,家家都能做,家家做法都不同。小店除了糯米红曲豆沙,还加了蜂蜜,这季节最是滋养脾胃。”

    少年来了兴致:“定胜糕?这名字新鲜,可有什么典故?”

    阿四也乐得凑个趣儿,慢条斯理地讲到:“别小看这个糕儿,当年还是南宋老百姓为了鼓舞出征的韩家军特别做的,糕上印着‘定胜’,就是让韩王爷到战场上多杀几条金狗——”

    正说到这里,下手坐着的中年人一口茶水喷了出来,阿四只得赶紧打住,忙不迭地给他擦拭。

    三人走出茶铺来牵马,都有些讪讪的。原来这青年公子正是当今康熙皇帝的四皇子,几年前封了贝勒的胤禛,少年是十三皇子胤祥,跟着的中年人是胤禛新请到的幕僚寿天德。

    胤祥快人快语,说道:“四哥你也别太往心里去。花子到哪儿都少不了,这里是江南,又是盛夏,死不了人。去年我在甘陕见到的才惨呢,整个村整个村地饿死,尸首被野兽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