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一补”,“出口转内销”这样的特有名词耳熟能详,都是因为早期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用来出口的。

    想通这点李华勇心里有点感慨,可笑的是最开始他还以为:林家在大陆转换经营思路,扩大纸质包装箱生产线而压缩集装箱生产线,那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现在想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自己那个建议虽然符合商业规律,但却是违反国家政策的呀。事情的真相应该是:陆于泉转达了自己“找油不如卖水”的故事后,林家也觉得很有道理,然而到了具体操作层面呢,林家想要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内地,这种影响到政策或者说“特事特办”的事情,这就不是他们自己能办到的了,这就需要找人帮忙。

    而这个帮忙的人,应该就是霍老大。

    把所有问题都想通后,李华勇只能继续在心里感慨,所谓穿越者的优势,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啊。在很多商业行为中,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商业行为,所谓的创意,所谓的点子,有时候真的是一文不值。就拿这件事来说吧,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换成自己是林家,如果自己在穿越之初就兴冲冲办这个工厂,那么到了现在,等待自己的只有破产一条路。

    就在李华勇还在感慨,霍老大和林啸天还在寒暄的时候,“效叔”又跑了进来,又对林啸天说了一句什么。

    “哦?胡生来了?快请,快请。”

    旁边的霍老大也发出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原来是小胡那家伙来了,快把他叫进来。”

    见到这种情况,李华勇知道是又有客人登门了,趁别人忙着招呼客人的时候,他对身边的林蔚笑道:

    “看来今天高朋满座嘛,这次来的又是什么人?”

    这时李华勇还没注意到,林蔚的神色看上去有点不自然:

    “也是我们家一个世交,长合集团的胡家。”

    “嗯?你说什么,长合集团的胡家?”

    李华勇没注意林蔚的不自然,但李华勇的异样却被林蔚发现了:

    “怎么?阿勇你还知道长合集团的胡家?”

    李华勇面露苦笑,香江的豪门有很多,像霍老大,李超人这样的,那是全国人民都知道,根本就毋庸多言。这个胡家称不上是香江的顶级豪门,因此在内地的知名度不高。

    但正巧不巧的是,李华勇偏偏就知道这个胡家。他对长合集团胡家的了解,甚至还要超过霍老大李超人这些人。原因无他,前世的李华勇是混工程界的,而真实历史中香江胡家在大陆的生意,基本都和工程有关。

    李华勇在头脑中授索着关于香江胡家的种种信息。要怎么形容呢?如果说霍老大是所有香江豪门中“亲中派”的扛把子,他的资历最老,名头最响。那么这个胡家,则算是“亲中派”的急先锋。

    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曾经在一个比较高端的会议看过一份统计数据。国内改革开放几十年,诞生过无数的三资企业,而所有三资企业中,港资企业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个数字有多少?根据国内的统计,前前后后诞生的港资企业大概有19万多家。当然根据众所周知的原因,真实数字是没有这么多的,剔除各种各样的“假合资”,真正的港资企业大概是9万多家左右。

    这个统计数据是一方面,那么哪家港资企业在大陆投资最多呢?真相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在大陆投资最多的,并非霍老大,李超人这些香江顶级豪门,而是看上去不显山不显水并且没有多少知名度的胡家。

    这个胡家到底有多牛?在真实历史中,等到再过上几年,等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开放的时候,也就说除了铁路之外,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等这样的项目开始引进外资,胡家是最早进来的一批,他不仅进来最早,而且态度最积极,投资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