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正文]
第26节第三十五章改编军制4
另外各军号衣标识也有所改编,迅军号衣外为“迅”字,防军号衣外为“防”字,护军与卫军各为“护”字和“卫”字。而且还改编原来乡勇只包头不带帽的习惯。全军一律配毡帽。这一点与正在编练的大清陆军不同,而且他们也没有禁止须发,各人后面仍然拖着辫子。也没有配发新的军装。
眼下算是把绿营改编完毕,虽然如此,但是绿营只是换了一个名头而已,并没有大的改编,所以战斗力依然孱弱。
根据各地报告上来的,数据,全国经过编练裁撤之后有护军30万人,分布于全国六十六个军镇之中。迅军有15万人,全国各地大小无数,少者十几人,多者几十人不等,分布于各州城府县。防军共有20万,都是以前的各地团练,各地以各种名义把他们留了下来。卫军最少,不过8万人。此时湘军最多,淮军刚刚编练,还为成型,而楚军,等数量也很少,故一共给了8万的编制。他们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与太平军对抗。原来江南,江北大营,全部改为护军。是护军最集中,最多的地方。
同时规定巡防不出省的规定,也就是,巡军与防军皆不能出省作战。但是护军和卫军可以。这样全国就形成了巡军c防军c护军c卫军c八旗兵c陆军等多个军制的模式。
各军的薪饷待遇都不相同,巡军c护军c八旗c陆军由国家供养。防军由地方供养c卫军薪饷自筹等几个体制。
同时根据各地情况,调整了各地驻军人数,还规定,卫军中由国家兵部招募的士兵的薪饷由国家供给。按护军标准。这样就把卫军这个最大的地方军阀集团变成半国家的军事力量。虽然下面原来湘军很多将领不服,尤其是曾国荃,认为这是过河拆桥,现在湘军战斗力强用的着,等哪天用不着了,这湘军就不存在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允许脱离自己控制的军队存在。现在咸丰把募兵权,和各部队调动权全部归于兵部。使得地方上各个将领都缺少了拥兵自重的机会,尤其是湘军和淮军,更是如此,他们不能在自行招募士兵,那么自己的力量就得不到扩大,而且补充进来的士兵不在以湘淮地方为主,而是全国各地都有,也突破了他们的乡土以及师生同门的关系。另外把将领的升迁权利收回,尤其是营官一级,这是最低层的一级战斗单位,虽然下面还有级别,但是太小了,恰恰是这个营一级,正好为国家所用,虽然保留了,卫军推荐的权利,但是决定权却掌握在兵部手里。
这一系列的举动十分的不平常,在全国引起不小反响。现在也没时间看看这个效果如何,但是既然改了就要改到底,绿营处理了,下面就是改造八旗了。
八旗兵丁众多,而且把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加起来一共是24旗,半数驻扎京师,其他的分驻地方。
同时下诏各地,八旗进行精简,按照由于受乾隆皇帝制定的汉军八旗出旗为民的政策,以及嘉庆时汉军旗人参与林清领导的白莲教里应外合进攻紫禁城,以及汉军旗人陈德刺杀嘉庆皇帝案的影响,汉军八旗自清代中期以后,势力一直很微弱。直到清末组建禁卫军,朝廷原意要以满c蒙c汉八旗旗人组成由摄政王直接掌握的禁卫军,但由于几乎找不到可以当壮丁的汉军旗人,朝廷不得不在京畿地区的汉人子弟中招募壮丁。由此可见,汉军八旗在清朝中期以来,几乎失去了任何影响力。
所以现在汉军八旗基本不存在,只有200多个牛录,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改编主要的就是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
规定,第一条,清减旗丁,凡是不满18岁和超过40岁的,无论男女一律出旗为民。
第二条,剩余的旗丁要接受考核,凡是体制羸弱,吸食鸦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