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讨论国事”,以为脱身之计。1949年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4月24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太原,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统治彻底覆灭。
阎锡山逃出太原不久,又担任了guó mín dǎng政府行政院院长。10月,他与李宗仁逃窜重庆,在四川推行所谓“总体战”,制定了“军政一元化”的作战方案。重庆解放后,他又逃到成都,兼任了guó mín dǎng教育部成立的“fǎn gòng救国战斗团”团长。12月8日,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威逼成都,他见已无立身之所,只得飞往台湾。
1950年,阎锡山任“总统府”资政和guó mín dǎng中央评议委员,继续著书进行fǎn gòng宣传,直到临死前还叫嚣要重返太原。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死于台北。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冯基善,曾是西北军阀,后来成为著名爱国进步将军。原籍安徽巢县,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父亲冯有茂是淮军中职位低下的哨官。
冯玉祥少时家境窘困,11岁时,其父所在营的管带(相当营长)为他补了一名恩饷,1896后正式入练军当兵。6年后,他看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在教练方面比练军先进,于是抛弃通过苦练得来的教习职位,投靠新军。在新军中,冯玉祥由于体格魁伟健壮,勤学苦练,颇得赏识,仅3年便由正目升至排长。不久他与协统(相当旅长)陆建章的内侄女成婚,得陆提拔,不过几年便升为管带。
1911年前后,他受进步思想影响,投入辛亥革命,参加了滦州起义。起义失败,他被拘禁,随后递解回籍。1912年重被陆建章启用,授任营长。1914年陆部奉命围剿白朗,冯玉祥升任第七师十四旅旅长,同年10月,十四旅改为第十六混成旅。从这时起,冯玉祥逐渐在中国军界和政界发达起来。
一、起行伍练兵有方冯玉祥把军队训练看得极为重要,无论在冯玉祥军事集团形成前还是形成后,他都始终如一地抓教育训练早在练军时,有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使冯玉祥深深感到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的重要xìng。
有一次,冯玉祥所在部队与义和团一同攻打保定城南外的一处天主教堂。队伍离教堂还有两里,教堂里冲着他们放了两qiāng,结果几百号人马zhà窝似地溃散了,一退就是二十里。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有十几个士兵用刀将一个华贵少fù的手臂砍下来,抢走了两副赤金手镯。为了这金手镯,士兵们互相争夺残杀,加上后来各处奉命盘查,qiāng决嫌疑犯,前后有千余人丧命。军人没有纪律约束便会成为虎狼之辈,“治军须严”的思想牢牢扎根在冯玉祥脑中。
冯玉祥的练兵和治军是从兵员质量抓起的。他曾经多次亲自下去招募士兵,曹福林、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冯治安、孙连仲、吉鸿昌这些曾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都是冯玉祥亲自招募来的。他的招兵取录标准是:农工良民,身无暗疾,年龄18岁至25岁,身高四尺八至五尺;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者,体高不足者都不要。另外决不要“二流子”、“营混子”。为了保证兵员质量,冯玉祥还有一个有效的办法:他派下级军官回家乡招募亲戚、乡亲、朋友及其子弟入伍,一旦招来,即编入这些军官所辖部队。由于招收兵员的质量直接影响部队的训练成绩和战斗力,并影响这些军官的职位升迁,所以他们在征募时都很认真严格,不敢马马虎虎,应付差事。
冯玉祥认为:“治军最要紧的是要得兵心”,“与士卒共甘苦,是治军最重要的一个信条。”他在袁世凯的新军任副目时,他的正目是个为人尖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