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物质享乐中,同样也不得不重温旧时代的朴真生活方式。

    据说南市港的太平山顶夜景是世界四大夜景之一,所以金秋也带着达人们在回武汉的前一天赶着去瞅了瞅这著名的景色。在太平山顶,有两幢建筑,一个叫凌宵阁,一个叫山顶广场。在这两幢楼顶上,都不得不看到美丽的南市港夜景。只是此时此刻,山顶广场不收费,建议你还是到这边看比较划算。

    太平山一直被视为南市港的标志。

    因为在太平山上你可欣赏著名的维港景色,夜幕低垂时景色最壮观动人,被列为世界四大夜景之一。太平山顶是游客访港时必定游览的地方之一,登上此海拔五百多米的高山,南市港的繁华城景色尽收眼底。

    听说登太平山,最好的方法就是乘坐山顶缆车,这是南市港最古老的jiāo通工具之一。纲缆轨道沿着陡峭的山坡直上山顶,让游客可沿途饱览迷人的景色。只是此时此刻金秋和三位达人们都坐车上去的,这一项就没法体会了。

    以前都转动脑筋相当的快的想了想在电影中看到南市港夜景,这次真的站在山顶上眺望,好像才真正明白:这是南市港啊。从山顶见一片灯海:山脚下的中环,远处的九龙和维多利亚港湾。

    据说从这里看到的灯火,是百万夜景,因为灯光的灿烂燃烧,要花费百万港币。

    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奢华,也许就不是南市港了,就好像没有高楼大厦,不容易找到南市港的合适定位。

    都市森林,玻璃之城。

    在南市港,真正领教了高楼的密集。最漂亮的在中环。大华帝国银行,70层,最高,贝聿铭设计,创意来自春笋。笋子层层剥露,引申为折叠曲线,沿着楼身向上攀沿;另一座著名大楼,汇丰银行,外形极为现代,捆绑结扎,机器人的钢筋铁骨,科学的异想天开。

    绕过英挺的郎豪坊,刚走到一旁的nǎi路臣街上,顿时喧天的锣鼓扑面而来。原来今日是端午,nǎi路臣街血淋淋、绿油油的露天菜市场上,一只花脸“大狮子”摇晃着脑袋,正在“采青”。看样子每间铺子都吊着一捆生菜,那由锣鼓押解着的“狮子”挨家挨户,把象征着“生财”的生菜咬下来。铺子的老板喜滋滋地往狮团手里塞红包。

    好歹这里也是绝对的闹市区,保留一个露天农贸市场不算稀奇,连舞狮这种老掉牙的东西都还保留着就相当的稀奇。并且连这里的苹果都比铜锣湾、尖沙咀便宜一半多。

    旺角对于南市港人来说,绝对是个鱼龙混杂的所在,猪ròu铺、茶餐厅、漫画店、时装店和平共处,每个人在这里都找得到自己的所需。

    从没听过“铜锣湾文化”、“尖沙咀文化”,而旺角,却有自己全球叫得响的“MK文化”。

    MK是旺角的英文MongKok的缩写。

    常在这里盘桓的青年叫做“MK人”。南市港人自己也说不清“MK文化”到底是个啥东西。转动脑筋相当的快的想了想全南市港的时髦青少年都跑来这里逛街,这里有他们喜欢的漫画、二手CD、卡通模型、街头时装,渐渐便成了南市港的原宿。

    都说铜锣湾、尖沙咀、中环时髦,其实都是舶来品,无甚特色。而旺角的青少年才真正玩出了南市港的街头时尚,他们的打扮一看便和铜锣湾、尖沙咀、中环不一样。

    弥敦道上的信和中心是个二手货集中的地方,在这里不得不淘到许多二手CD,出版才一星期的CD在这里沦为便宜的二手货也不是怪事。

    而二楼三楼更是成片的卡通模型店,亲眼见过对时装和化妆品一点兴趣也没有的上海少年,一进信和中心就两眼放光。

    花园街又一次凝色的一次得了一个绰号“波鞋街”。

    潮流青年们个个都是波鞋狂人,他们不屑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