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叶家来过三位贵客的消息,被洪氏那个大嘴巴子,早已说了开去。
到得第二天,整个飞马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纷纷说,叶家的三丫头,跳崖没死成,被天上的散财童子扶了一把,要发大财了。
张青衣临走时给的那两锭银子,足足有二十两之多。青苹实在不敢再住这样的危房,便琢磨着先将住了人的屋子修缮得牢固点,再做两张像样的桌子板凳衣柜什么的,免得下次再来人的时候,还得拆灶房里的门来顶替。
对于她的这个建议,安邦两口子表示同意。至于洪氏的意见,问了也白问,她是肯定不会同意拿银子来修繕房子的,所以青苹压根儿也没打算问她。
钱氏当即就说:“咱村里的赵大柱和李常平两个,就是盖房的好手,就叫他们过来弄吧。都是一个村的邻居,价格肯定也便宜一些。”
青苹自然没意见,当下便与钱氏两人往村子里走去。
这是青苹自穿过来以后,第一次走进飞马村。
飞马村并不大,总共也就三十来户人家的样子,分布得零零散散的,房子都呈四合院结构,但大多破烂不堪,看起来甚是萧条颓败。
青苹看得直摇头,这样也太浪费地皮了吧,简直是暴珍天物,在帝都,像这样的四合院,完全是寸土寸金呢。随后又想想,这里毕竟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帝都,自然也不值这个价了。
思忖间,钱氏已经领着她来到西边的赵大柱家,正要上前去敲门,门却从里面打开了,走出来一个高大健壮的黑汉子,肩上扛着一把锄头,显然是要出门干活去的。见到她俩不免吃了一惊。
钱氏急忙笑着说明来意。
赵大柱听了,脸上顿时露出几许喜色来,一边将两人往院里让,一边朝屋里大喊:“孩儿她娘,快些出来,叶家媳妇和三丫头过来了!”
“来了来了!”随着这爽快俐落的声音,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从灶房里走了出来,见到她俩急忙端了木墩子过来让座。
赵大柱也将锄头往旁边角落里一丢,蹲在边上喜悠悠地抢着说道,“他娘,安邦媳妇儿叫咱给他家修房子去呢。”
大柱媳妇一听,顿时也喜上眉梢,一双手不停地绞着围裙,嘴里连声道,“好哇,好哇,太好了!”
青苹可就不明白了,自家修个房子,这两口子何必激动成这样呢。
大柱媳妇想必也看出了青苹的疑惑,脸红了红,终是讪讪地解释道:“当家的,都快半年没接过活儿了,咱家——咱家——也快断粮了——”
这就难怪了。听她的口气,好象这个村里的很多人家都断粮了似的,只是为了避免麻烦,她现在也不好问。
可恼原主的记忆里,根本没这碴事儿。想必那会儿她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哪里有心思去关注别人的生计。
赵大柱当即就答应,明儿个就上叶家来开工。
随后两人去了李常平家,李常平家的境况比赵大柱家还要恼火些,常平媳妇说着说着就掉了眼泪,只因为床上还躺着发高烧的小儿子。青苹当即给了她一两银子,让她赶快带着小儿子上镇上的医馆去看病。
回来的路上青苹异常的沉默。窥一斑已见全豹,连饭都吃不起的家庭,哪还有多余的银钱花费在房子的装修上,也无怪乎这两人会失业了。当时虽然没有进到赵大柱和李常平的家里面去看一看,但肯定也比她家好不到哪里去。
这也难怪洪氏会破罐子破摔了。
如是过了良久,青苹终于忍不住问了钱氏:“大嫂,咱村一直都这么穷吗?”
钱氏极其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青苹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前脑子没长醒,也不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