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与本题怀古,全不相属。故转头处用“别有凄凉意”之句以申明之,以下即畅发己意矣。蜀王故苑,放翁入蜀时,老木颓垣,尚存残状。余于光绪间入蜀,过成都城外昭觉寺,即词中宣华苑故址,摩诃之池,迎仙之观,及古梅百本,遗迹全消,所余者惟柱础轮困,散卧于茂林芳草间。词中所谓凭吊朱门斜日,又隔悠悠千载矣。蜀中燕王故宫,海棠极盛,为成都第一。放翁犹及见之,赋《柳梢青》一首,不及此词之佳。
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①,水驿②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③,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jiāo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释】
①吴:泛指南方。 樯:桅杆。泛指舟船。
②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这里泛指行程。
③霜:这里指白发。
【评解】
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对成都的无限留恋。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水驿江程,芳洲系缆。斜阳夕照,烟树参差。
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愁鬓点霜,故jiāo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入手处仅写舟行,已含有客中愁思。
“料阳”二句秀逸入画。继言满拟以还乡之乐,偿恋阙之怀,而门巷依然,故jiāo零落,转不若寂寞他乡,尚无睹物怀人之感,乃透进一层写法。
陈 亮
水龙吟 春恨
闹红①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②,垂杨金浅。迟日③催花,淡云阁雨④,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⑤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作者简介】
陈亮字同甫,浙江永康人。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同甫才气超迈,喜谈兵,力主抗金,曾几次遭受迫害。他与辛稼轩jiāo往至密,词风亦相近。其爱国壮词豪气磅薄,令人感奋。但他的《水龙吟》、《虞美人》等词,则又婉秀疏宕,不以豪壮着称。着有《龙川词》。有《四印斋所刻词》本。
【注释】
①闹红:一本作“闹花”。形容百花盛开。
②平莎:平原上的莎草。或说,平整的草。茸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
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
④阁雨:把雨止住。阁,同搁。
⑤罗绶:罗带。
【评解】
这首春恨词,上片从写景引向人事。柳媚花娇,草软莎平。淡云微雨,春光宜人。
然而这“芳菲世界”却无人游赏,都付于流莺飞燕,实在令人生“恨”。下片写闻“归雁”而“念远”,感今忆昔,“几多幽怨”。这首词的可贵之处,是用“幽秀”之笔,写出了家国之情。正由于笔曲意深,含蓄而味永,艺术效果往往并不在壮怀激烈的言词之下。手法之妙,于此可见。
【集评】
徐《词苑丛谈》:陈同父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其《水龙吟》词,乃复幽秀。
刘熙载《艺概》卷四:同甫《水龙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言近旨远,直有宗(泽)留守大呼渡河之意。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此词写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