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金风”
两句,写节候景物。“绿酒”两句,写醉卧情事。“紫薇”两句,紧承上片,写醒来景象。庭院萧条,秋花都残,痴望斜阳映阑,亦无聊之极。“双燕”两句,既惜燕归,又伤人独,语不说尽,而韵特胜。
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高台树色yīnyīn见②。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垆香静逐游丝轻。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②yīnyīn见:暗暗显露。
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评解】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这种“闲雅有情思”的词风,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曲折往复,清隽婉约,不一语道破。既不追求镂金错采的雕饰,也少艳的脂粉气。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或有白氏讽谏之意。杨花乱扑,喻谗人之高张;燕隔莺藏,喻堂帘之远隔,宜结句之日暮兴嗟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通体写景,但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心绪不宁,故出入都无兴致。
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已是春事阑珊光景。“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最空灵有味。“翠叶”三句,写院落之寂寞。“炉香”句,写物态细极静极。“一场”
两句,写到酒醒以后景象,浑如梦寐,妙不着实字,而闲愁可思。
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yù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①,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释】
①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登楼怀远,极有情致。上片描绘红树金菊,秋色如画。下片写水远天长,情思无限。“路茫茫”句以下,“鸿雁”隐露渴盼信息,“无限思量”申叙眷念之殷切,均含而不露。开头写景,着意点染色彩。全词和婉雅丽,极有情味。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①。
雨横②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③飞过秋千去。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
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诗文之外,欧阳修也擅长填词,清新雅丽,挥洒自如。虽没有摆脱“裁花剪叶”的传统风习,词中描写的多是离愁别恨,儿女情长;惜春赏花,时序代谢,却摒弃了花间派的“镂玉雕琼”,洗刷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使词的风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清人冯煦说他“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可见他在词史上有启后之功。
【注释】
①楼高不见章台路:是说在高楼上看不到游冶处所。章台:古代jì nǚ居住之处。
②雨横:雨势很猛。
③乱红:零乱的落花。
【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