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勒住马缰,耿炳文见朱棣勒住马缰,也跃马出阵前,耿炳文微微一拂须朗声道:“破北大将军恭请太祖四子朱棣答话!“
岂料,朱棣尚未答话,一旁的张玉拍马上前,厉声厉声道:“燕王乃高皇帝嫡子,今皇上之叔,老狐狸何人,敢请答话?”耿炳文皱了皱眉头道:“燕王乃是太祖四子不假,不过自古忠君爱国乃是第一位,燕王若守疆安土,自是为尊,今大逆不道,挥兵南下,一路擅杀朝廷命吏,如叛逆之臣何意,我朝乃天朝上国,王爷虽贵为帝室之渭,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试问,还有何尊贵之有?本帅乃是朝廷大臣,食君俸禄,自当忠君之事,虽官卑位小,但也对的起忠君爱国四个字,如今本命奉命讨燕,以本帅十三万大军非不能战,本帅念及王爷乃是太子四子,且多年对朝廷有大功,故而请燕王答话,如此这般盖实乃是好言奉劝,其目的乃是为了保全燕王而已。”
“哼,老狐狸,别在这里猫哭耗子假慈悲,王爷奉天靖难,实乃顺天命,遵祖训以靖难之义诛杀朝中奸佞小人,何为叛逆?你既奉命讨伐王爷,如今是用兵之大义尚且未知,更有何善之可言?”张玉冷哼了声,怒道。
耿炳文望了一眼朱棣,瞧朱棣目光丝毫不在自己的身上,却游离于身后,耿炳文斜眼望了望身后,见萧琴昂然挺立在身后,心中不由得有些奇怪,但很快他便释然,这朱棣可能是在看我身后的数万大军也说不定呢?耿炳文嘴角露出了一丝喜悦,良久才朗声道:“当家陛下素以仁孝治天下,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若非王爷兴兵作乱,岂有战事,黄大人c方大人c齐大人军乃忠君爱国之事,削藩之举,虽有所欠缺,但以老夫愚见,势在必行,如此看来,朝廷文武尽皆忠良,有何奸可诛?有何难可靖?”
张玉没料到耿炳文这般能言善辩,这次奉天靖难虽说依照朱元璋遗留的《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如今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c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但这些只不过糊弄糊弄大字不识的士卒,对于耿炳文这个老狐狸自是骗不过的。眼看耿炳文咄咄逼人,一向能言善辩的张玉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略一沉吟,道:“周c齐c湘c岷诸王,皆高皇帝之子,有何罪过,而听齐泰c黄子澄之谋,削之夺之,迁之死之,如此这般不义之举,古今为曾听闻,此乃不是奸臣岂是忠臣吗?如今又频频怂恿陛下下诏削夺燕王之护卫,王爷乃是帝室之渭,戍守边疆多年,有大功于国家,昔日太祖尚且不从削王爷之藩位,如今陛下登基不足四年,周c齐c湘c岷诸王是何等凄惨,大将军乃是朝廷重臣,岂可不知?王爷这般实乃迫于无奈方才曾从《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大将军如今不明大义,在此妄图以言论,以惑三军,实乃让人瞧不起。今日,我若不替我家王爷好好教训教训你这个老狐狸,还当我怕了你不成!”说着也不顾耿炳文答话,大刀在手中一阵转动,双脚一夹马肚,便挥刀朝耿炳文冲杀了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写了这么多,不少人问我,为什么当初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呢?朱棣这么能干,传位给他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靖难之役”那朱允炆说不定也不会死,朱棣也不会弄得自己老妈都不敢认,还得借助马皇后的名义来掩饰自己的次子的身份。
对于这个问题,小景也想了好久,终于有了答案,下面附注在下面,希望各位能有各位心中的答案。
宗法制度下立太子,讲究的是立嫡立长,然后才是立贤。
太子朱标是嫡长子,朱允文是嫡长孙,所以从宗法制度来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