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它还在拼命的跳着。

    觉得有人走近了自己,杏儿哥一边吹着唢呐,一边转过身来。

    抬起头来,当看到是道长爷爷时,没有停下嘴中吹着的唢呐,而只是朝着老道使劲点了一下头。

    老道明白了,杏儿这是告诉我:这唢呐是不能停下来的。

    闲着也是闲着。

    这老道回转身去,解下如意车上自己的布袋和宝剑,又提着袋子和剑回来。

    干脆就坐在杏儿哥的身边,看着他吹唢呐,手持宝剑,心想:这样也可以保护杏儿。

    刚才没仔细看周围的情景,现在老道坐了下来,就发现:

    此刻,随着唢呐乐曲跳舞的,远不止恶龙一个了。

    在自己身旁的山野里,夜『色』中,不少的小虫子,小马蛇子,还有悬崖边上的一些洞里的蛇、蛤蟆等也在拼命地扭动着身子在跳舞。

    再仔细的一点看,甚至地上刚发芽的小草和周围的树木,都随着乐曲在轻轻地摇动。

    这真神了!杏儿这是从哪里得到了这样一个唢呐?

    简直是一把神器!

    关于唢呐的传说,老道是知道的:

    唢呐,最初人们把它称为“八仙”。

    因而,对吹奏唢呐的民间艺人,也叫“八仙师傅”。

    相传,唢呐这种乐器是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这八位神仙制造并流传下来的。

    传说有一天,这八位神仙正在一洞府中养『性』修行,从洞顶不断滴落下来的水滴却扰醒了他们的静思。

    由于坐的位置不同,吕洞宾说他听到的声音是“当”,蓝采和说他听到的声音是“哩”,何仙姑说她听到的声音是“浪”,韩湘子说他听到的声音是“罗”。

    于是,这些神仙们便将水滴形成的“当、哩、浪、罗”四种声音合起来顺诵倒背、反复『吟』唱,没想到竟特别富有韵律,颇似琴挑箫『吟』。

    不久,八位神仙来到一个秀丽的小山村,看见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竖吹着竹筒,那“呜呜”的声音连绵悠长,令人寻味神往。

    八位神仙因此而受到启发,回到洞府后,他们便从淤泥中挖出一截树根。

    将中间挖空后,八位神仙按“当哩浪罗”的声韵,依次分别在这截树根上各打下一个小孔。

    由于铁拐李腿瘸,走得慢,他最后只好在树根的反面打了一个孔。

    这种乐器在民间流传开来,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唢呐。

    人们为了纪念“八仙”,就把唢呐也称之为“八仙”,并把“当哩浪罗”的滴水声,作为唢呐曲谱,进行记录和传授。

    还有个传说:说当年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在桃花溪边吹练唢呐,能吹出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的音响。

    似山泉、如瀑布、像百鸟的叫声,人们对此赞不绝口,连海里的龙王、山上狮子都惊动了。

    当时流传一首民谣:“八仙有个吕洞宾,放『荡』好吹实聪明,常练常吹溪水畔,引来狮喉龙欢腾”。

    也只是说他吹得出『色』,连周围的龙王和狮子,都来听他吹奏。

    可是,像今日杏儿这样:唢呐声一吹起来,虫儿花草都跟着跳舞,可从来没有听说过。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现在已是上灯的时分,天,已经是全黑下来了。

    一天总是在忙碌,特别是下午又在山中忙着走路,刚才到这里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现在冷不丁地歇下来,老道感觉得自己浑身冷飕飕的。

    肚子里也开始咕咕叫了,这才想起来,中午没有吃饭。

    于是,赶快将手里的布包解开,走到七叔和两个孩子的面前,将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