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把爹的决定告诉了菊花,等到菊花再出去告诉三嫂时,已经到了上灯的时候。
到了这时,刘七才开始吃今天的第二顿饭。
待到菊花回来后,二人就开始急急忙忙地拾掇行装,互相嘱咐了一番。
等到这一切都收拾停当了,已经半夜了。赶快上炕休息,刚睡了一小会儿,头遍鸡叫声传来了。
二人赶忙下炕,弄了一点饭匆匆吃了,这时传来了三嫂的敲门声。
来不及让三嫂进屋,刘七就推开门,为两个女人提着行装向村外走去。
四下里静悄悄的,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风非常凉。
三个人尽管都穿着大棉袄,可是,山风刮来,还是禁不住打着寒战。
菊花扶着三嫂,三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村头走去。等走到老爷子家附近时,三嫂首先发现族长屋里的灯亮了,在大门口的石阶上,默默地站着两个人。
三个人的心头一热:那不是爹和娘吗?儿女们真是不孝啊,大冷的天,又让你们『操』心了!
黑暗中,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站了下来,默默地向爹和娘鞠了一躬,忍着泪水,转身向庄外走去。
雇来的马车已经在村口等候了,刘七将两个女人送上马车,又再三地嘱咐自己的媳『妇』要照顾好三嫂后,挥挥手,马车就启程了。
菊花的娘家在青石村,离这里有一百二十多里地。初冬季节,地上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霜。马车在不太平坦的山路上奔驶,一路颠簸。
为了减少对胎儿的震动,菊花将两个人所带的行李,垫在三嫂的身下,裹紧棉衣,两个人将头缩在衣领子里面,以减少迎面而来的寒风的侵袭。
中午马车休息时,二人也没下车,就在车上把自己在家里带来的干粮,简单地吃了一点。
可也挺快,在晚上已经掌灯的时候,她们进了青石村。
因为事情紧急,事先也没回家通知。当菊花与三嫂突然站在菊花娘家的门口,敲开门时,菊花娘颠着小脚出来开了门,等看清了是自己的闺女回来的时候,她先是一愣:“我的菊花呀,你怎么回来了?”伸手就来拉女儿的双手。
这时,她才发现了菊花身后的三嫂。“哎呀,还有客人哪?快进屋,快进屋。”老太太赶忙把身子闪向一边,把二人让进了大门。
“大娘,你好吗?”等到三嫂走到老太太身边时向老太太问道。
“好哇,好哇。真是个好闺女。”老太太又接着吆喝道:“山儿,凤儿,快出来,看你姑姑回来了!”
应声而出的是两个小孩儿:一个是小男孩儿,另一个是小女孩儿。
借着门口照出的灯光看去:两人都在七、八岁左右。男孩儿:脸上闪动着一双灵活的大眼睛,见到生人略有一点腼腆。
那女孩:可就大方多了,头两旁颤动着一对小髽鬏,红扑扑的圆脸就像一个大苹果,不仅拉着自己的姑姑一个劲地叫“姑姑”,另一只手,还拉着三嫂也大声地叫“姑姑”。
说话间,一行人就走进了屋里,老太太先吩咐两个孙儿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然后,让大家脱下大棉袄,安排大家上炕暖和。
关切地问道:“闺女们,是不是还都没吃饭呀?”
“可不是吗。娘,连晌饭都没吃好哪。”菊花抢着回答道。
转过脸来指着三嫂,对娘说:“这是我的三嫂。”
“哦,好闺女,都有身子了,路上累着了吧?”老太太带着笑意关心地问三嫂。
“大娘,有菊花照顾,我一点也不累。”三嫂回答道。
“俺菊花还会照顾人呀?疯丫头一个,我都不敢让她照顾,小心碰着你。好了,你们先暖和着,我去做饭。”老太太说完就往外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