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已成为一片瓦砾……满目凄凉。”在柏林,四分之三的住宅化为废墟。英国工党政府提jiāo给下议院的一份报告中甚至估计,即使每天清掉1000吨瓦砾,30年才能清理干净。
断垣残壁间,饥饿的幽灵在游dàng。食品只能定量供应。寒冷也威胁着德国人的生存。1946年末到1947年初的那个寒冬,百姓的取暖用煤极度匮乏,以至于生存的需要压倒了“不可偷盗”的训诫。西德一位天主教高级神职人员正式宣布,在任何有煤的地方偷煤不再是犯罪。
穷愁破败的德国,前景也堪忧。1946年的产值只及1936年的三分之一。1948年3月路德维希艾哈德出任法兰克福经济委员会主席,可谓是临危受命。在1954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他曾这样描述出任主席之初时的德国境况:“在这个时期,人们在德国预计每个德国人每5年会得到一个碟子,每12年得到一双鞋,每50年才能得到一件西装,所以只有五分之一的婴儿才能睡在襁褓中,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有可能安葬在棺木中。”
就在这种物质严重匮乏的形势下,艾哈德断然废除了粮食和其他必需品的配给制,取消了对工资和物价的一切管制措施。
在很多人看来,艾哈德下的是一步险棋,一步不会成功的险棋。
法兰克福经济委员会中的社会民主党人预言:如果现在让德国经济经受“自由价格的磨练,犹如把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投入冰冷的水中”。
一位美国陆军上校也责问艾哈德:“在到处都缺少粮食的情况下,你怎么竟敢放松我们的配给制?”艾哈德告诉他:“我并没有放松配给制。我取消了配给制!今后人们需要的惟一的配给证将是马克。他们将努力工作来获得这些马克。等着瞧吧。”
事态的发展正如艾哈德在1957年所写的那样,“胜利为我说了话”。
从1950年到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8.6%,增速居西方工业化国家之首。如果扣除价格波动因素,以1954年价格为准,联邦德国1950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129亿马克,1962年就已经增加到了2803亿马克。人均国民收入从1950年的1602马克增长到1960年的4252马克。
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正因为表现如此出色,联邦德国战后的复兴被人称为“奇迹”,艾哈德本人也被誉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
可是艾哈德却说,他不倾向于采用“德国奇迹”这个说法。
在《大众的福利》一书里,艾哈德有自己的解释:“德国在过去9年中所取得的一切都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全体国民根据自由的原则能够重新发挥个人的积极xìng和能力而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说德国的例子对其他国家还有价值的话,那么也仅仅在于向全世界证实了个人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威力。”
这是艾哈德的德国经验之谈。
他相信自由的力量。在艾哈德看来,“一旦一个民族重新懂得了自由的价值和尊贵,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他所推崇的社会市场经济,其核心就是经济自由化和竞争。
何谓“社会市场经济”?曾任《华尔街日报》驻西德首席记者的哈特里奇的解释,简明贴切。他说,这个字眼也可以翻译成“在社会上容易得到响应的自由市场经济”,换句话说就是“有良心的资本主义”。
这并不只是一个辞令上的讨巧说法。
从这个提法本身可以看出,这种社会市场经济是以社会自愿认同而非暴力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选票里的乾坤
社会市场经济是在共和政体下付诸实践的。
按照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