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往柏林会晤希特勒,苏联提出了它愿意加入德、意、日三国公约的条件: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海峡归苏联控制;沙俄在中国北部占领的领土归苏联;承认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英、中等国跟德、意、日阵营殊死搏斗之际,斯大林正盘算着如何跟轴心国瓜分世界。这次,苏德没有谈拢。一个多月后,希特勒签署的第21号指令,要求“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的远征将苏俄击败”。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先跟斯大林翻脸了。在当天的广播讲话里,莫洛托夫谴责德国“对我国的这一空前进攻是文明民族历史上没有先例的背信弃义行为”。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说里又一次责难“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撕毁条约”。这是一个强权对另一个强权出乎意料之举的抱怨。

    其实,斯大林的内心,也许笃定希特勒不敢冒两线作战的危险,贸然袭击有着数量优势的苏军。据朱可夫回忆,在1941年6月15日,他和铁木辛哥“请求必须使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但斯大林说:“我们同德国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完全陷入了在西方的战争,我相信希特勒不会冒险进攻苏联,给自己形成第二条战线。希特勒不是傻瓜,不致于不明白苏联不是波兰、不是法国、也不是英国这个道理。”并且斯大林自己其实也没有把这个“互不侵犯”当天条。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赫鲁晓夫就亲耳听到斯大林说过:“当然这完全是看谁能愚弄谁的一场赌博。我知道希特勒想干什么。他以为他给我上当,但实际上倒是我愚弄了他。”斯大林也有西进袭击希特勒的“大雷雨”计划,只是没想到让希特勒先下了死手。

    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又称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实,那段历史本身,并非像这个词表述的那样黑白分明。就纽lún堡法庭判处戈林等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而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过这些罪行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并不单属于轴心国阵营。更何况,那也并不是一场在世界范围内逢法西斯必反的战争,或者说并不是以消灭、摧毁全世界的法西斯政权为目的的意识形态之战……

    1930年到末,在弱ròu强食的欧洲政治餐桌上,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抢吃死人ròu的兀鹰还不限于德国”。在签订慕尼黑协定之后,波兰立即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出最后通牒,以二十四小时为限,要求割让特申边区。趁火打劫的波兰如愿以偿,得到了大约650平方英里的土地。

    一年后,德国在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动闪电战。在希特勒的大军长驱直入之际,苏联红军也在磨刀霍霍。

    1939年9月7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跟莫洛托夫、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等人说,波兰“现在这个法西斯国家压迫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消灭这个国家在现在的条件下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个资产阶级法西斯国家!如果由于消灭了波兰,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新的领土和居民中去,这有什么不好呢。”就对战争态度问题,他与季米特洛夫经过讨论,形成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给各国共产党的指示,认为“当前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并不像张伯lún和社会民主党首领们所断言的那样是为了反对法西斯”,要求“国际无产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保卫法西斯的波兰”。

    9月8日,德军进抵华沙郊区。9月9日,苏联外jiāo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给德国大使发电报道贺:“我收到了您有关德国军队进入华沙的通报。请向德意志帝国政府转达我的祝贺和致意。”

    1939年9月14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给白俄罗斯特别军事委员会发出绝密的第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