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三十一节扭曲的官场

    北京张居正府邸

    “这帮子蠢材,以为捏造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就能把我们扳倒吗?”户部右侍郎魏廷善满脸的忿恨,说话的声音几乎能飘到大街上去。

    “行了,公允,你就不能少说两句吗?今个一天你就没能闲住哪张嘴。”张居正坐在正堂上的太师椅上,还是那样的气定神闲,好像外边那满天飞的弹章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哼!我就是看不惯那些个鸟人的一副嘴脸,都是些什么东西,还不是想趁着延庆的事情来打击首辅你,也是为在清查田亩的事情上反攻一下。”魏廷善还是有些愤愤不平的。

    “我也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没有想到竟然是延庆的万余条人命引出来的。”张居正为那些在这次蒙古屠杀中死去的百姓哀悼,他知道,自己从决定清查田亩,改革吏治时就会有这么一天的,就像一年前自己被夺情时那样,面对的是天下人的攻击。

    张居正毕竟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是一条充满了危险和诡异的路。太多的牺牲和无奈,为了新政能够推行从而想出了‘夺情’之事,而自己则成了天下读书人的敌人,为了打击土地兼并而推行的清查田亩和子粒田征税,则是把天下的地主和权势贵族都推到了对立面。连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都反对,甚至是背负着大明200年所未有的被自己的门生弹劾的奇耻大辱,忍痛留在朝廷,继续为推行他毕生的新政改革呕心沥血。

    因为他知道他的肩上扛的是教导皇上的重大责任,扛的是万历新政的成败得失,扛的是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他秉持着“国家大事是干出来的,不是议出来的”,也遵循着“宁做干臣,不做清流”的自我训诫,运用自己的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韬略,用铁面无私的“铁腕”手段和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以及不尚虚谈的实干家风采,默默的推行着他欲挽大明朝于既倒的新政。但是还是有如此多的人不能够体恤他的苦心,不停的为他的理想设置障碍,一心的要想扳倒他,置大明的中兴于不顾,只顾一己之私的那些小人。

    即使是坐在正堂的高椅之上,也是难掩张居正的落寞来。自己的身边虽然也是聚集着一批的人才,但是和朝廷中的官员来那是不成比例的,大部的朝臣还是疏远自己,即使内阁的各位阁老又有几人是真心的在支持自己的政策的,在皇帝的面前他们当然是要显示出团结的气氛来的。

    “皇上虽然年幼,但是在大事上自有主张,难道会看不出这些人的用意吗?你们还是放宽些心吧!”张居正对于皇上的一举一动都是很关心的,从文味轩的成立开始,张居正就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皇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张居正可以说都是了如指掌的,他和宫内总管冯保的私交甚蜜,什么事情都能够第一时间知道。

    “皇上也是一心的锐意改革的,定不会为了几个言官的弹章就来处分。”对于皇帝的心思张居正自问还是可以揣摩一二的。

    “只是难道就不管戚元敬了吗?”李幼滋还是有些疑惑的,不知道面对如此汹涌的弹劾,该是如何的保住戚继光,没有了他这京师的北边防务可是一大损失。

    “放心吧!过年的时候皇上既有意召元敬主导近卫军的训练呢?正好可以趁机给元敬挪个地方。”张居正把几个月以前皇帝提起的事情说了出来。

    “哦,这倒是有些奇怪,皇上怎么会突然想起元敬来的?”李幼滋有些不解地问道。

    “可能是元敬在北地成绩斐然吧?要知道他可是在蓟镇呆了近十年了,有他在这京师才能稳如泰山啊!”对于戚继光的功绩,北地的百姓们是最有发言权的,自戚继光总理蓟镇防务以来,北方蒙古的骚扰渐渐地变得少了,百姓的生活也是逐渐的安定和平稳下来。

    “那元敬走了以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