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过年和城里的还是有些不同的,食物更多的是自己家的,很少有出去买东西的。就连渔有的也是在附近的河里冬天打上来的。
80年代的农村,很少家有电视的,就算是90年代中后期,才算是普及吧。更多的家家收音机。电到了晚上也是经查停的。那时候刚刚复兴,城里都经查停电,更何况是农村。往往是吃完饭,天黑后,就早早的睡下了。
家家都备有蜡烛,以备不时之需。夜晚来的很快,年味也更浓了。由于姥姥家亲戚更多达到好几十人,在加上还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男人长辈座上房,老爷和舅舅,姑爷们一桌,厢房都是孩子,妇女们都是在门房。。。左领右舍都相继来拜年,家里也相应的组织几个有头面的人去别人家拜年。
姥姥老爷本不属于白塔这个村镇的,只是听说老爷那时候是老师,在特殊的年代,被下放到这。后来就扎根在这里了。
据说当时第一次干农活的时候,还带着白手套,可是笑坏了一群庄稼汉。
由于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也干不了什么农活,在加上政策的落实,后来调去大队公社工作了。那时候农村墙上到处贴的标语,口号。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彩纸上留下了不少浓墨。春节的对联也是,基本都是要靠写的,一是为了省点钱,另一个感觉自己写的更有年味吧。
往往是出个横批,什么年年有余,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寿比南山等等。一院子人,你一言我一语,好有喜庆的气氛。写完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贴错了。那时候农村认识字的普及率还不算高,全国也在大张旗鼓的开展扫盲教育。记得当时在农村有个笑话,有一户人家,把猪圈的对联贴在了自己家的大门上了,上联是肥猪年年有,下联是小猪月月增,横批肥猪满圈。闹出了不小的笑话。还有贴粮仓的。上联:金谷盈囤丰旧岁
下联:香稻满库庆新春。横批,在添好米。还有在马车上贴出入平安的,等等。
后世的我们也经常过年贴春联,可是却很少有人认真体会上对联上面字里行间的寓意了。
大人们高兴,往往喝高,有时候也容易打起来。哈哈
小孩子们更喜欢是玩藏猫猫。胆子小的由的都能给吓哭。我更多是喜欢猫稻草垛里。借着月光给他们几个更小的讲故事。这俩个小故事就算番外篇吧。80年代的孩子睡觉前大多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一般都喜欢听惊险刺激的,鬼神的最受欢迎。吓的猫在被窝里,现在想想都很有意思。有时候梦里还在和“敌人”斗智斗勇。
这个故事据说是真实发生的,名字就叫他“哨兵”吧。
50一60年代,在祖国的大陆,还不是太太平的,那时候刚刚经历了战争,部队大部分都驻扎在当地的城郊,正好在我三姨家的附近就有这么一支部队。这个部队我也是知道的,记得到80年代后期这个部队才解散的,那时大院还在的,附近都是农田,很少有人敢靠近的。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报告班长,战士新兵小王说道。
有什么事就说,老班长王德大嗓门的说道。
最近我值班站哨的时候,岗楼外老有个女的看我。小战士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个熊孩子,多大娘个屁事,也许人家就是看上你了。老班长也没太在意。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段时间,老班长也发现了些问题。那时候还是有敌对特务潜伏大陆的,一点事情可马虎不得。经过仔细的观察,只有在新兵小王站哨的时候,这个神秘的女子才会出现。手里拿着个小镜子偶尔抬头还会对小战士笑一笑。。。
经过摸排,很快得出了这个女子不是附近村镇的人,老班长急忙将这事汇报给了连里。
连长是经历过战火过来的人,沉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