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锐留在疗养院里,和刘珊一起将设备给架了起来。

    分离菌株有很多种方法,1879年,法国人就从塞纳河中分离出了高温菌株,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样品的处理方式早就多种多样了,时代的区别,更多的在于简化方式,提高成品率。.22ff.

    当然,成本也是随之提高的。

    杨锐首先准备了离心机——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不能再常用的机器,用于将水样和泥样离心。

    在每分钟一万次的离心机的作用下,水样会直接分离出富集菌体的杂质和上清液。

    被分离出来的菌体都是质量比较大的,而上清液通过滤膜,也会被洗脱出菌体来。

    它们再进行培养基培养,就可以进行筛选了。

    泥样的原理也是差不多的,只是需要用泉水先悬浮,再低速离心,去除大颗粒,继而以水样的方式,处理富集菌体。

    整个过程,就理论上来讲,非常简单,但设备却是不简单的。

    每分钟能转1万次的离心机本身就不便宜,容量更小,十分钟一组,一次转十几试管,要将上百公斤的样品全部处理结束,不知得多长时间。

    培养阶段也很费钱,培养基所用的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等等,都比同重量的食物贵的多。

    除此以外,70度乃至80度以上的培养条件,也对培养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

    康弘帮杨锐运来设备和材料,拆开一看,仅剩的一点点竞争的火苗也被浇熄了。

    他本来也是没有想要搞竞争的,分离菌株又不是什么新技术,有意义的地方只在于能分离出什么菌株。

    分离出厉害的菌株,自然能够发明牛掰的论文,但分离出来的只是普通菌株的话,上sci的入门期刊都难。

    成果飘渺的像是买彩票似的,杨锐投入的成本却是这么高,康弘一看,就觉得缺少竞争价值。

    “花这么多钱分离嗜热菌?值得吗?”康弘想到就问了出来。

    “仪器又用不坏,等我们增加人手以后,这些仪器照样发挥作用。”杨锐一边插线整理,一边回答。

    康弘抱起一大箱滤膜,放在角落里,道:“消耗品呢,这些都是超滤膜吧,全是进口的,要用这么多?”

    杨锐“恩”的一声,道:“我本来计划着先处理一批,再带回去一批,这些成本是省不下来的。”

    “太贵了,我们是用不起。”康弘啧啧两声。

    “运气好的话,估计还能剩下些。”杨锐随意说了一句,又刘珊装配培养箱。

    滤膜有很多种,普通人比较熟悉的,应当是家庭净水器里的滤芯,那也是滤膜的一种,在最初阶段,这些民用产品都出自实验室,在80年代,自然是价值不菲。

    事实上,实验室对材料的要求更高,什么时候都不便宜。

    杨锐为了尽早分离出想要的嗜热菌,非常舍得花钱,康弘没有理由进行如此大笔的投资,自然看的理解不能,只能将其归结为京城大学的人傻钱多。

    杨锐也只得如此。

    分离菌株是件相对普通的研究工作,但分离出想要的菌株就不是了。

    历史上,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来自于土壤菌株的分离,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生物学家们几乎玩坏了全世界各地的土壤,其中最成功的当属结核病的终结者瓦克斯曼,他发明了系统性的分离方法,继而得到链霉素,接着得到了诺贝尔奖。

    瓦克斯曼为此组织了多达50名的研究狗,花费了几年时间,筛选出了1万多株菌株,得到了想要的那一株……

    杨锐养不起50条实验狗,也没有几年时间去浪费,好在他确定的知道是哪条热泉,只要分离的数量够多,总能找到想要的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