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上前道:“臣准旨。皇上,今天早上天龙省那里来了一些官员联名的折子,都是参天龙省提督学政贺子宣的,据他们所奏,在抗洪期间,贺子宣不但没有给予支持而且还拖了后腿,当众官员把自己的亲人送上大堤的时候,贺子宣大门紧闭,对灾情无动于衷。更甚的是,贺子宣居然在天龙城大堤岌岌可危之时只顾自己逃命,不顾百姓死活。其影响十分的坏,如果当时不是天龙省巡抚冷无为率领众官员死守大堤,吃住都和百姓一起,稳定了民心,那后果十分的严重。因此他们奏请皇上严惩。”
所有的人对这封折子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贺子宣出来说话。
四皇子文真暗道:这冷无为的报复来的还真是快啊,自己不动手却让下面的人说话,连时间都拉开了,果然很高明。
十三皇子和十八皇子微笑着对视了一眼,彼此会意。
八皇子文思现在显得很被动,天龙省被保住了,从而使的朝廷损失降到了最低,如果真按自己说的不保,那后果十分严重,虽然这贺子宣还是值得保的,但现在冷无为和这群官员风头正盛,已经成为挽国家于危难的大功臣,因此干脆什么话也不说。
德武帝看着百官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为贺子宣说话,十分满意,看了看童维道:“童尚书,这贺子宣好象是孝文二十年科甲进士,当时你和苏安是正副主考官,说来也是你的门生,说说看这事情你怎么看?”
自从院试风波后,童维对贺子宣就有了芥蒂,虽然贺子宣来了书信告罪并解释,但心里头还是有这一根刺,如果不是因为他办事不力,他也就不会搞成现在这么被动,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别人的脸色。
“皇上,臣以为贺子宣读圣贤书却如此作为,实在是有辱圣人门生之脸面,按大汉律条,官员在危机关头,只知保命而不顾百姓者,是为渎职,重者应撤职查办,轻者降级处分。天龙省抗灾事关国家安危,官员责任重大,臣以为应将贺子宣削职为民,用不叙用为可。”童维从现在的情势看出,德武帝对贺子宣肯定是要重罚的,与其被动接受,倒不如主动出击,还卖了天龙省众官员一个好,何乐不为。
德武帝点点头,但还是没有说话。
林天远服侍两位皇帝,他对德武帝心里有什么看法太了解,不表态说明惩罚力度还不够,上前道:“臣以为官职越高,所犯下的罪也就越大,臣以为应该抄家以警示后人,应以贺子宣为戒。”
“哈哈,到底是两朝老臣,说话就是不一样,就照你的话做吧。至于天龙省的布政使嘛,你拟出一个人选给朕,现在天龙省肯定是支离破碎,等他们将损失报上来后,再说吧。”德武帝大笑道。
林天远惊喜莫名,本来以为还要多花点手脚把这布政使的位置搞到手,想不到居然就这么简单,忙跪下道:“臣领旨。”
德武帝又看了看童维,道:“童尚书,之前你上的折子我还留着,如今看来这新政还是很和天意的,没有历史重演,你说呢?”
童维后脊梁直冒冷汗,忙跪下道:“臣糊涂,请皇上治罪。”
德武帝点点头,道:“朕也不治你的罪了,刚才你说的话说明你是对事不对人的,很好,这天龙省提督学政的人选嘛,你再斟酌一个,一定要品行良好的。朕可不想看到第二个贺子宣。”
童维喜出望外,自己的势力并没有受到损失,忙道:“臣定当用心挑出好人选,不负圣恩。”也亏的今天皇上是龙颜大悦。
德武帝笑着点点头,忽然脸色一正,“太常寺卿,你是负责掌管宗庙礼仪的,居然用祖宗礼法来反驳新政,好,很好,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名,这是妖言惑众,扰乱朝纲,朕没有追究童维,那是因为他措辞很讲分寸,他的折子上写到‘新政之利弊在于民,民喜则政之良也,民怨则政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