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瞬间,所有人脸上的笑意立时不见,屏气听着诸葛圭的裁决。人人都知道诸葛圭很尊重传统,长子继承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可诸葛圭却一反常态的问道:“瑾儿,你认为你们兄弟三人之间,谁应该被立为世子?”
诸葛瑾面色不惊,拱手道:“爹,立世子之事事关重大,非我等小辈所能决,瑾不敢妄言。”
“嗯,你不敢说。亮儿,你的意见呢?”诸葛圭微微一笑,又问起了诸葛亮。
诸葛瑾不敢言,自然是因为长幼有序,按理来讲他应该被立为世子,但这话决不是他所能说的,摆明了是等其他人来说出这话。诸葛亮虽不愿与诸葛瑾对抗,但也不愿平白放弃被立为世子的机会,诸葛亮悄悄用余光撇到诸葛均诸葛均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心中有了主意,遂朗声道:“自古以来长子继承,天经地义,亮以为按传统大哥应被立为世子。”
诸葛亮的话一出口,无论是诸葛瑾,还是诸葛圭或者诸葛均都是一愣,谁也想不到诸葛亮会主动提议由诸葛瑾来当这世子。尤其是诸葛均,眼珠都快瞪出来了,显然暗自打好的提名自己的腹稿,被诸葛亮这一番话全打乱了。
不等诸葛圭问到诸葛均,果然诸葛均已经抢着说了出来:“爹,均以为这世子当是有才者居之,诸葛瑾和二哥都是当时不世出的奇才,难分伯仲。所以均建议,立国不一定要同时立世子,立世子的事可以缓上几年,这几年中谁的政绩出色,谁就可为世子。”
诸葛均倒也聪明,瞬间就想出了这么一套说辞,来个缓兵之计,这样他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了。诸葛亮暗暗称奇,不过看到诸葛瑾有些不满的看了诸葛均一眼,心中有些得意,总算祸水东引了。
诸葛圭没有作声,思虑了很久后,挥了挥手,道:“今天我们酒议到这里吧,世子的事以后再说。”片刻之后,诸葛家六人从密室中鱼贯而出,与上百诸葛族人共度新年之夜。
建安十四年一月十五日,齐鲁公c青州刺史诸葛圭在冬季前连败两大诸侯,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立国称王,自领大汉骠骑将军,国号为唐。封诸葛瑾为太傅,荀彧为尚书令;诸葛玄为军师,总理青c兖c冀c徐四州大事。在北海曾助诸葛亮一臂之力的大儒管宁,也被诸葛圭亲自赴北海请出山,来到泰山,出任新建唐国的太常。
封吕布唐国大将军,俸三千石;赵云为奋武将军,张辽为奋威将军,于禁为辅国将军,俸两千石;管亥为建武将军,高顺为建威将军,郝昭为昭德将军,王双为昭武将军,剑枫为荡寇将军,俸两千石。吕蒙为领军将军,掌禁卫,俸千五石。曲义为昭武校尉,属王双麾下。
诸葛亮任诸葛家大本营青州之刺史;冀兖徐三州诸葛家均仅占数郡,但仍派遣官员,其中王修任兖州刺史,石广元出任冀州刺史,诸葛均出任徐州刺史。吴质调任泰山郡守,廖袭进补为城阳郡守,孟雄进补为北海郡守。
三日之后,诸葛圭亲笔所修一表送至朝廷:“圭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伪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临,人臣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六路诸侯,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今与魏王曹操,尽心讨逆。小人进谗,臣屡遭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小人穷凶极逆,谋得天下共讨,以陷忠良。虽奋力相抗,略取小胜,然圣耳蒙蔽,不能为反,臣心渐凉。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c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小人者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