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诸葛瑾稍稍停顿了一下,而张辽和于禁已经听得不住点头,诸葛圭和吕布诸葛均仍在想着诸葛瑾所说的含义,诸葛玄和诸葛亮则是看着诸葛瑾等待下文。诸葛瑾环顾了一下众人,接着道:“袁绍和公孙瓒打了两年,后勤给养早已供不应求,缺给少粮的部队不比乌合之众,袁绍既然能做到这个位置,这个道理必定会知晓。所以即便袁绍不情愿,为与公孙交手而强行扩充到的百万大军,必然会被裁减近半。如果我所料不错,以袁家手下所控制的实力,最多能供得起六十万军队的给养,而且也是勉强度日。”
这点诸葛亮c诸葛圭和诸葛玄都非常清楚,因为平日若不打仗的话,维持大规模的军队实在是太劳民伤财了。若不是周边的曹家袁家金刚门都拥有数十万大军,强撑着不裁军,诸葛家早就把军队控制在二十万之下了,可惜现在只能是痴人说梦。
诸葛瑾还在说着:“我们平日供养三十万大军以觉略有吃力,更何况扩军,所以我们现在绝对不益大规模扩军。据我平日内政心得所算,以青州之力若想保持发展的话,最多只可支持三十五军队。而袁家与公孙一场大规模战役下来,几乎掏空了家底,定要休养生息一段,方才能缓过来。而就算华北大地年年丰收,而袁字世家又节约开支,他们恢复元气也至少需要两年。因此我说,咱们至少还有两年时间准备应敌。”
“我最担心的反而就是这个。”诸葛玄等到诸葛瑾说完,立刻提出了他的所想,“瑾儿,你所想的是以和平治国的心态去想的,可这不一定是袁绍的想法。而我和大哥年少时与袁绍相交,很是了解他的性格,色厉胆薄,好大喜功,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如今逢袁军新胜,百万雄兵,士气正锐,虽然粮草不足,袁绍也绝不会想到养精蓄锐的。青州乃富足繁华之地,夺之正好可以解决粮草的问题,凭袁绍的性格,他岂有不夺之理?自从两年前袁术兵败之后,原本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袁家威名大减,只能和我青州诸葛世家c江东孙家c和关中曹家并列四大世家,若是击败我诸葛世家,袁家将会重返天下第一家的美誉,就为这个,袁绍也会不惜一些攻打我们诸葛家的。”
诸葛亮的目光望向诸葛瑾,不知怎的,虽然诸葛玄的理由很充分,而且他的想法通常都是对的,但诸葛亮总有种预感,袁绍在这时是不可能攻打我们的,可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只是想看看诸葛瑾是怎样说服诸葛圭的。
诸葛瑾早有后招,立刻道:“袁绍的性格的确像二叔说的那样,但二叔少说了一点,就是袁绍好谋无断。袁绍手下谋士如云,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必定会像袁绍进谏休养之言,一人两人或许不听,但三人成虎,休养之说在袁绍手下谋士中必会成为一股舆论,和主战派相抗。袁绍定会犹豫不决,只要我诸葛家再加一剂猛药,向乐安加派援兵,做鱼死网破之状,袁绍肯定就会衡量利弊,至少有九成的可能他不会出兵。这也应了刚才二叔所说的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这一缺点。”
一时间,整个议事厅陷入了沉静,大家都在思考诸葛瑾这个说法。在诸葛瑾说的同时,诸葛亮就明白诸葛瑾所言正是刚才自己所迷惑的,诸葛瑾果然厉害,毕竟他三国的争霸生涯比诸葛亮多过了十年,凭诸葛亮现在的智谋还是和他有一定差距,不过在智谋的应用上,也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诸葛亮相信随着自己的成长,肯定会如史实上所说的比诸葛瑾厉害甚多。
最终还是吕布打破了沉默的僵局,说:“我虽然是个武人,当年不管是丁原还是董卓都和袁绍关系不好,但我和袁本初还是有一些交往的,因此我对袁本初还是比较了解,从袁绍的性格上考虑,我想大公子所言甚是,袁本初必然舍不得付出太大代价,他不会出兵!”
“既然贤弟也这样说了,那就先按瑾儿说的办吧!”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