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技巧也都灵活地运用在其中。这样的风格,更像是浪漫主义的奏鸣曲。
更多的细节,则需要他们去慢慢发现。
粗略地浏览完一遍之后,曾在理也意识到他现在的环境,还连忙道歉说,“不好意思啊,太激动,就顾着看手稿去了。”
秦放歌和张杰连忙说不要紧,曾在理就问秦放歌,“你能先弹一遍吗?你创作的曲子,你最有发言权!”
秦放歌笑着说,“还得曾教授这边通过才行。”
曾在理摇头道,“你也别谦虚了,让我欣赏还好,我可写不出这样的奏鸣曲来。粗略浏览一遍,感觉相当优秀,你的这份礼物,真是太贵重了。”
秦放歌回答道,“曾教授肯收下就好,除了专业上的知识外,曾教授的品质也是我最敬佩的地方。”
曾在理只微微一笑,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道家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加上他自己一贯又都是老好人的角色,说他与世无争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秦放歌在这首b小调奏鸣曲里,想要表达的,也正是他的这样一种优秀品质。
在过去的岁月里,曾在理对秦放歌影响最大的,不是他专业知识,而是他的人格魅力。
曾在理的人品,用上善若水来形容,就最合适不过!
这首奏鸣曲的主题,就是缓缓流淌,能包容一切的水。
张杰听得心痒痒的,可他又看不到手稿,只能干着急。他又不能去和曾在理抢手稿看,只能静静地秦放歌演奏。
秦放歌在做好准备,并酝酿好感情之后,这才在他期待的目光下,开始演奏这首b小调奏鸣曲。
这首曲子的风格,也大大地出乎张杰的意料。他本以为像秦放歌这样子,以炫技流作品《野蜂飞舞》出名的家伙,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应该是快速而激烈的。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从一开始,秦放歌的演奏速度就没有快起来过。
张杰虽然性子有些狂傲,但却不是草包,他比很多人都清楚。秦放歌现在这样的极慢板演奏速度,对一个人的钢琴功底,要求更为苛刻。
很多学生都喜欢弹快的曲子,仿佛因此就可以不用动脑子,只用手去演奏就好。慢节奏的曲子,不用想也知道,最重的是感情,这也恰恰是绝大部分人的硬伤,没有感情积累,真的很难弹好。看看那些早期就成名的钢琴演奏家,没几个是以弹慢曲子出名的。感情人生积累不够,就只能模仿想象,这样弹出来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就拿张杰自己来讲,他弹得最多的就是路德的作品。路德的作品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但研究的人很多,情感的话,大部分也都能理解。他再浪漫多情,敏感忧郁,这样的感情也是可以演奏出来的,因为大部分学生也都有这样的感情。
像乐圣克利斯朵夫的作品,张杰就相当有自知之明,不轻易去碰,练习最多的,也就是那几首广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克利斯朵夫的人生就是个悲剧,他的确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才华横溢,可他性格暴躁,曾经疯狂地爱慕过一个姑娘,最后却把人家给吓跑了。他和公爵夫人有过一段情史,最后却成了他颠沛流离,流浪异国他乡的导火索。他一生中没有成过家,参加过工人暴动,和人打过架,饿过肚子,隐居过,尝尽过世间的苦楚。但这一切,并没有击败他,反而成就了他伟大的灵魂,写出了与人生,与命运,与社会抗争的煌煌巨作。
没有社会人生积累的人,根本就不敢去演奏他的作品,尽管大家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就算是知名的钢琴家,从来不弹克利斯朵夫的占了绝大部分,有的钢琴家则是只弹克利斯朵夫,感觉就像是两个极端一样。
而克利斯朵夫的作品,从来就不是以炫技快速出名的,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感情,那种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