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起来周馥也是铁杆的洋务派,早年还创办了国内第一所专门的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可以说是李鸿章手下一员大将。此公说起来还是李鸿章后期洋务运动很多具体事务的操办者,更是屡有资助教育的事迹。

    不过现在的周馥已经六十多接近七十了,而且根据周泽端打听到的消息,此公好像身体并不算好,到任两广之后很多事情都没有亲自插手。不过这种事情再怎么说也不是自己可以主导的,这里面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钦州知州本人,作为一地父母官,这种跨省修路的事情还需要他出面才妥当。

    为了促成这件事情,周泽端特意赶往桂林跟三叔商量了一下,然后周邦齐在一番思索之后亲自上门找上了此时还顶着代理头衔的广西巡抚*歧。*歧听到这个提议也是大为欣喜,毕竟他作为刚刚升任的广西巡抚,而且还是代理的,正式需要政绩的时候。此时的南宁虽然不是广西治所所在,但是也是广西有数的大城市之一,要是自己通过修建这条道路把南宁发展起来的话,对于自己来说绝对是一个亮眼的政绩。虽然自己一直以来升官的原因都是朝中有人,但是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的话,自己官位再高也难以让下面的人心服口服啊。

    不过张巡抚毕竟是一方封疆大吏,一些前期的琐事是不需要他本人出面的,而周邦齐又是此时的提议者,所以张巡抚直接安排周邦齐全权代理自己跟钦州知州商议此事,自己则盘算一下怎么向总督提议,并且把其中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周邦齐这个本地所出的四品道台,钦州知州表现的也是颇为恭敬,毕竟自己现在所有的政绩都要依靠着周家的帮扶。对于修路这种事情知府自然是支持的,毕竟修路之后不仅对于整个广西西南来说是多了一个出海口,对于钦州来说也是多了港口的货物来源,对钦州的发展那是大为有利。只是修建这么长一条道路,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比如出资比例以及人力来源这些就需要双方好好沟通了。

    修路的前期工作非常顺利,周邦齐这边跟钦州府达成的初步意见一回禀巡抚之后,巡抚稍作加工就呈给了总督批阅。对于这种地方主动想办法求发展的事情任何一个上官都是乐于看到的,何况不用自己出任何钱粮,只是需要减免一些两地的税赋,反正这些地方都是穷乡僻壤的,整个两广的税赋主要还是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所以总督这里也没有任何的为难。

    拿到上面的批准之后,张巡抚又有些难办了,毕竟这种跨省修路的事情自己还没处理过,之前朝廷所修的那些跨省道路都是由中枢直接成立一个部门全权负责,但是自己治下好像没什么可以全权负责这样的事情的官员。这个时候周邦齐看出了*歧的难处,主动向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子。

    对于周邦齐的这个侄子*歧也略有耳闻。虽然出身于钦州那种偏远地方,但是这个在香港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钦州很是做出了一番成绩,别的不说,就说他那个才创办一两年的实验学校在两广之地就已经声名鹊起了,虽然暂时还是比不上广州城里那些老牌学校,但是发展势头那是非常迅猛,就连自己在桂林创办新学也从他那里借调了几个老师过来。

    为了打消掉*歧对于周泽端年龄的顾及,周邦齐还以自己的顶戴给周泽端做了担保,保证可以把修路的花费控制在最低。其实现在如果修现代公路的话,清朝的技术还很不完善,只有寻求外国人的帮助,但是一旦找了外国人的话,那个开销自然是水涨船高。所以在考虑了不久之后,*歧还是认可了周邦齐的举荐,出面保举周泽端为候补同知,全权负责修建南宁到钦州之间的公路事宜。

    拿到任命之后,周泽端并没有立马开始处理修路的事情,而是从学堂里抽调了十来名有志于从事建筑和地质方面事业的学生,先让他们到钦州码头工地上跟着威廉姆斯强化学习半个月。在他们学习的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