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本一直心存不满。

    就这样,双方争执不下,直到1942 年7 月,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协调两国战略目标和方针,英美两国这才趋于一致,决定于1942 年秋季实施北非登陆战役(代号“火炬”)。

    第一个回合是英国占了上风。丘吉尔当然明白,这多亏美国总统的支持。可是下一步呢?

    到1942 年年底,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大败不可一世的隆美尔军队后,继续追击向突尼斯方向退却的残敌。“火炬”登陆计划成功后,盟军也在向突尼

    斯挺进。据守突尼斯桥头堡的轴心国军队受到两面夹击,已成瓮中之鳖,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至于盟军的下一步战略目标,英国人早已成竹在胸在突尼斯击败轴心国后即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言外之意是要在攻克西西里之后进攻意大利,这一决定是对马歇尔的又一次打击,这位一贯温文尔雅、顾全大局的美军高级将领也在发牢骚:”这地中海简直是一个无底洞,什么时候能填满?”

    金海军上将这时也想停止在地中海作战,转而进攻法国。他咆哮着说,进攻西西里“仅仅是为了干活而干活”。

    对于美国人来说,确实是如此,就像罗斯福总统自美国参战以来一直抱定的信念那样:美国军队必须在1942 年参加对德作战,无论在何地。对德作战,对美国人更多的是一种象征xìng的举动,而英国人则自始至终将地中海视为其生命线而为之奋战。早在战前英国高层将领便断言,地中海战区是英国可以打赢或输掉这场战争的最重要的战区,也是英国可以发动地面攻势的唯一战场;德国只要占领埃及和苏伊土运河,就可望赢得一场短期战争。

    盟军地中海战区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倒是倾向于同意英国人的意见。他认为,盟军应该利用他们在阿尔及尔建立的庞大基地。来扩大地中海的行动。他为美国军方的态度感到不安,他担心反英的思想情绪会对进行战争产生不良影响。

    看样子,是到了召开一次同盟国会议,统一思想,确定下一个战略目标的时候了。1942 年12 月3 日,罗斯福致电丘吉尔:“我反复考虑过了同俄国人举行联席会议的问题,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制定令人满意的军事战略决策的唯一办法,就是你与我亲自同斯大林进行会谈。”此外,总统还提出,他和丘吉尔首相最好带上一个主要由各自的三军参谋长组成的小组,这个小组应属于军事xìng质。罗斯福还建议,会议最好能于1 月15 日左右“在阿尔及尔以南,或喀土穆城内或其附近某个安全的地方”举行。总统不同意丘吉尔提出的在冰岛或阿拉斯加举行会议的意见,因为这两处都靠北,离莫斯科也太远。最后他选定了“蒂尔西特一个舒适宜人的绿洲”。和丘吉尔商定之后,罗斯福向斯大林发出了邀请电。

    不久,斯大林回电拒绝了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并表示虽然他赞成召开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但由于冬季战役进展迅速,在1 月份腾不出手来,因此他本人不能离开苏联。最后他补充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求盟军在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

    12 月11 日,因斯大林对召开三国首脑会议不感兴趣,罗斯福放弃了这个计划,开始考虑和丘吉尔进行双边会谈的问题。他将开会地点选在卡萨布兰卡附近。

    丘吉尔一直弄不明白,世界之大,总统为何偏偏选中这个既危险又偏僻的地方。该不是因为卡萨布兰卡这个字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白宫”吧?就在3 个星期以前,德国人还对卡萨市兰卡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空袭。也许那只是一次盲目的攻击,可是也说不定那是有目的地想zhà毁巴顿将军的巨大的汽油库。尽管zhà弹都掉在毫无军事价值的目标上,作死许多阿拉伯人,可是空袭本身却足以使美国负责保安工作的迈克瑞莱担心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