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见,这笔黄金在运送期间的代号为“鱼”。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果敢的金融运输,自始至终竟然没有一艘船遭到德海军袭击,这真是个奇迹,至今仍是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这一大笔财富后来被英政府用来购买美国舰艇等装备和物资,在保卫英国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 月17 日,美国驻英国大使馆通知所有在英国的美国公民(大约4000人)尽快返回美国;无法回国的美国公民尽快撤离大城市和军事战略要地,去非人口稠密区居住。

    7 月7 日,美国大使馆发布特急警告:“这可能是战前最后一次呼吁美国公民回国。”

    大多数美国公民听命回国,也有许多美国人被英国人民的勇敢精神所感动,他们对希特勒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决意留下来和英国人民并肩战斗。7月初,他们在lún敦组建了美国第1 国民警备中队。该中队有6070 人,中队长为美国人韦德海斯将军。他们一律身着佩戴红鹰肩童的英国国民队队服。

    美国第1 中队的组建在外jiāo界引起轩然大波。如果允许一个中立国的公民在英国组织武装部队,就不能阻止其他国家的公民也这样做。再说,日本公民在英国也有一个力量相当的社团。美国大使肯尼迪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跟美国中队的一名官员说:“一旦德国人占领lún敦,他们会像对待游击队员一样,击毙所有的美国人。”

    初夏的lún敦,浓雾消散,阳光灿烂。碧波闪亮的泰晤士河水像条银带,把这座大都市分割开来。绿树掩隐的大街小道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市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远处的工厂烟囱林立,烟云绔绕。威斯敏斯待教堂尖尖的塔顶高耸入云,教堂大钟铛铛敲起来,四周教堂也遥相呼应,洪亮的钟声此起彼伏,在lún敦上空久久回响。

    lún敦城风景依旧,不同的是,在人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战争的yīn影。到处谣传德国有一种从未使用过的武器,可以立即从各个方向袭来。战场不是孩子们呆的地方。英国政府将撤离儿童的工作列为最紧急的任务,并且建立了专门负责儿童撤离的机构英国儿童海外接收委员会。大英帝国自治领地(英联邦所属各国)和美国都充分做好了接纳英国儿童的准备。整个lún敦,整个英国,几乎家家户户都面临着令人心碎的骨ròu分离,甚至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儿童撤运的事情搅得人们心慌意乱。

    最初,政府大力支持这一计划,希望尽可能多的孩子离开英国。但是,愿意利用这一机会将孩子送出去的家长数目之多,令英国政府大为震惊。到7 月初,儿童海外接收委员会共收到20 万份申请,而这只占无数5 岁至15岁孩子的一小部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父母普遍认为可以放手让他们独自离开了。

    7 月18 日,丘吉尔私下对内务大臣表示了他对这一撤离计划并不恭维的态度。他说:“我当然不希望让大孩子或是小孩子送信儿给别人。除非我全力乞求英国大逃亡的时候,我才会找人送信儿。”

    说英国人民现在已经“斗志昂扬地把自己与战争连结到一起”,也许有些夸张。不过,丘吉尔的话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他们决心保卫国土,以使孩子们留在家园。稍大一些的孩子把撤离英国看成是极为羞耻和不体面的事情。一个家住伊顿的男孩,父亲执意把他送出英国,可是当船在利物浦停靠时,趁人下备,他悄悄溜下船,重返伊顿。有个不愿撤离英国的孩子对他的朋友无可奈何地说,他是被父母“驱逐出境”的。

    撤离lún敦的计划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近5000 名5 岁至15 岁的孩子被船运到大英帝国自治领地,近2000 名儿童被撤运到美国,还有2666名儿童等待撤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