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些不足,开始下令研制重型轰zhà机。1940年8月,第一种重型轰zhà机“肖特·斯特灵”正式加入现役,紧接着,“阿诺·曼彻斯特”和“汉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轰zhà机也先后加入服役。1941年初,这三种重型轰zhà机分别组建了三个轰zhà机中队,但仍然无法达到空袭德国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在轰zhà行动中,老式轰zhà机首当其冲地担负了对外围目标的轰zhà任务。更为糟糕的是,曼彻斯特出产的罗尔斯-罗伊斯“秃鹰”发动机的xìng能很不稳定。最终,英国皇家空军不得不用4部罗尔斯-罗伊斯“梅林”发动替换了原始设计的2部“秃鹰”发动机,这就是所谓的“阿弗罗·兰开斯特”轰zhà机。然而,英国皇家空军对轰zhà机进行重新改装和设计,意味着第一个重型轰zhà机中队在1941年底之前无法编入现役。
由于无法在夜间实现精确打击,轰zhà机司令部倾向于采取区域轰zhà的方式,实现摧毁德国工业的预期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德国所有城镇发动空袭,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平民死伤的风险。空军元帅亚瑟·哈里斯出任轰zhà机司令部司令后,于1942年初逐渐开始采用这一方法。哈里斯是区域轰zhà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这一方法将帮助英国最终赢得战争。如果实施足够规模的空中轰zhà,那么不必动用地面部队就可以击败第三帝国。
千机轰zhà行动
1942年5月30日至31日夜间,哈里斯派出1000多架飞机对德国科隆实施轰zhà,这就是所谓的“千机轰zhà”行动。可以说,这不仅是英国轰zhà机司令部的转折点,还是轰zhà机成为一种极其关键的战争武器的转折点。这次空袭行动主要是为了宣传,旨在显示轰zhà机司令部有能力对重要目标实施破坏xìng轰zhà。为了使轰zhà机数量达到所需的1000架,哈里斯被迫从教练机部队抽调兵力参加进来。这是一次非常冒险的行动,但最终仅仅损失了40架飞机。在对科隆进行轰zhà后,英国皇家空军紧接着对埃森和不来梅进行了轰zhà。但是,这种大规模轰zhà行动给轰zhà机部队的训练带来了不利影响,加之后来凸显出来的维护需求等问题,轰zhà行动的价值大大降低。
哈里斯同样非常关注如何改进轰zhà准确度的问题,他下令优先研发一种辅助导航设备,帮助更多的飞机抵达预定目标。他还推进战术创新,集中更多的轰zhà机对目标实施轰zhà。这些做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最初的时候,哈里斯却反对一项对提高轰zhà机攻击精度贡献最大的提议。在1940年至1941年冬季,德军对英国发动“不列颠空战”期间,德军轰zhà机在一支导航部队的引导下抵达目标上空,导航部队利用一种特殊的zhà弹来指示目标。对于英国轰zhà机司令部而言,这是一种非常简便的办法,组建一支携带目标指示zhà弹而非常规zhà弹的导航部队,为随后而至的轰zhà机群清楚地标示出攻击目标。但是,哈里斯却反对这项计划,他的意见最终被空军参谋部的决策者驳回。1942年8月15日,轰zhà机司令部成立了第一支由空军准将唐纳德·班尼特指挥的导航部队(后被命名为第8轰zhà机大队)。1942年底,导航部队开始发挥作用,在它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轰zhà机准确轰zhà了目标。同时,一种新型的无线电导航设备———欧波系统,也开始装备到“蚊”式轻型轰zhà机,使其能够精确地抵达预定目标上空。
第6章 轰zhà德国(2)
1942年,哈里斯采取的种种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轰zhà机部队的战斗力,但是仍不足以向德国发起一场决定xìng进攻。到1942年底,出现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