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大事。”

    碧云说:“我看要慎重,我们是和guó mín dǎng北满站打jiāo道,北满站是guó mín dǎng保密局派驻东北的特务机关,是‘宾江组’的直接领导,这样做风险太大。”

    陈于:“是冒险,你们说这险值得不值得冒?该不该冒这风险?”大家沉默了一会,赵铁铮说:“值得冒这风险,干什么没有风险?我们就是在风险中走过来的。”

    “好。”陈于对赵铁铮说,“你拟个电报稿,让杜文春发出去,看看敌人的反应,我们下一步再说。”

    赵铁铮问陈于:“电报稿写什么内容?”

    “这电报的内容——”陈于想了想说,“你想,‘宾江组’的人都被捕了,惟有吴征安这个组长一个人跑回去了,北满站能不怀疑他吗?最起码怀疑他怕死,我们再给他加点‘佐料’。”

    赵铁铮笑了:“我看哪,把‘宾江组’被我们逮捕的人员名单,报给北满站。”

    陈于:“对,除了杜文春外,把‘宾江组’被我们逮捕的人全报去,让吴征安全身是嘴也说不清。”

    碧云:“杜文春在发报时,我们必须有专用电台收报控制,否则风险太大。”

    陈于:“好,碧云同志说得对。你就选一名报务员专门盯着杜文春的电台。这是我们给敌人第一份电报,编号001号。”

    碧云将电报稿递给杜文春,说:“把这封电报发给北满站,你要知道,这是对你的考验,也是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你不要在电报上有什么打算。”

    杜文春表白地说:“请碧科长放心,我不会为guó mín dǎng卖命的。我家里有70多岁的老母,有妻儿老小,我死了他们无依无靠怎么活下去?”

    碧云:“你知道就好。”

    电报在专用电台的控制下发出去了。两个小时后,guó mín dǎng北满站回电:内容获悉,很好很及时。望谨慎从事。

    碧云问陈于:“回电吗?”

    “不但要回电,还要给北满站一份情报,你看给他什么情报好?”

    “最好是军事情报。”

    陈于思考后:“这要请示东北总部,我请示后再回电。”

    1948年的初冬,哈尔滨飘着大雪。机要科长碧云冒着大雪来到陈于办公室,递给陈部长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我们控制台和杜文春同时收到的。”

    陈于看了电报:“吴征安又来了。”

    碧云问:“谁是吴征安?”

    “你忘了,他是guó mín dǎng‘宾江组’组长,上次搜捕时他化装逃跑了,我还熊了一顿赵铁铮。吴征安是带着任务来的,让我们赵科长秘密地逮捕他。”

    通往五道口火车站的路上,侦察员孙鼎披着光板皮大衣扬鞭赶着大车,向五道口车站驰去。五道口是没有站台的小火车站,快车不停,慢车早晚各一趟。站外两排低矮的房子,有几家小店铺还没有开门,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农民打扮的侦察员甘永泉,牵着一匹没有鞍子的枣红马,从小街道走过。刘英国推着一辆脚踏车向小街走来。侦察员程坚提着手提包站在站里,像是等着上车。6时45分,一列慢车徐徐驶进五道口车站。下车的人很少,都在程坚视线之内走过。从火车的尾部下来两个人,一胖一瘦,胖的50岁左右,左手提着点心匣子,右手提着小提包。瘦的30岁左右,扛着一个大提包,向出站口走去。程坚一眼认出那个胖子正是吴征安,他暗示给刘英国,刘英国骑上车子在街口暗示给赶车的孙鼎。孙鼎远远看着走过来的吴征安和瘦子,走上前去按着电报上的暗号问:“先生,是买大豆还是买木材?”

    吴征安仔细看了看孙鼎,说:“我们是过路的。”

    “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