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少老

    百姓携儿带女离开冀南,逃往他乡。

    坚持冀南抗战,燃眉之急是解决好生产救灾,度过饥荒,安定人心。饿

    着肚子怎么打鬼子。我们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的领导同志,多次开会研究部

    署生产救灾度饥荒的工作。行署和各级政府建立了救灾委员会,领导各地区

    赈济灾民,积极设法发放贷款,调济粮食,救济灾民。我们从冀鲁豫区借了

    粮食300万斤、麦种50万斤运回冀南,一部分救济群众,一部分用来为明年

    生产作准备。其实,冀鲁豫区也并不富裕,也是度过灾荒不久。他们这种高

    尚风格,冀南同志很受感动。

    北方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一二九师十分关心冀南的灾情,积极支持

    冀南生产救灾度荒。  1943年,边区政府先后发放春耕贷款和救济款740余

    万元(冀南票,下同)、贷粮和救济粮64.8万余斤。秋季洪水过后,边区政

    府又给冀南贷麦种190万余斤,发放救济粮326.5万余斤,还有大批食品。

    有了粮食,老百姓的情绪逐渐稳定了。

    我们还开展了借粮活动。号召大家发扬团结抗战、互助互济、共度难关

    的精神。借粮是件政策xìng很强的工作。余粮户基本上都是地主。开展借粮的

    村成立借粮评议小组,通过调查摸底,公允地提出借粮数量。讲清道理,做

    好思想工作,避免出现顶着不借局面,顺顺当当地借出粮食。此外还开展以

    工贷赈,组织各种互助组,挖河筑堤,兴修水利,进行生产自救。根据连续

    旱灾、水灾情况,培修堤岸治理决口,疏浚河道开渠引水。

    冀南军区领导部队一面打击敌人保护群众,一面同冀南人民一道开展抗

    灾救灾,协助地方堵口筑堤,疏河道、开水渠等,据不完全统计总长达460

    余公里,帮助群众打井一万眼。大规模开展捕蝗活动。当时捕蝗的场面是轰

    轰烈烈的。党政军民一齐动手,人山人海。开始捕蝗时,有个别老百姓思想

    还不太通。可能是受封建迷信影响,不愿意打。把蝗虫看作“神虫”,主张

    ----------------------- 页面 94-----------------------

    烧香祈祷,请求“神虫”嘴下留情,不要吞噬庄稼。也有人以邻为壑,主张

    敲锣打鼓将蝗虫轰出本区了事。我们打多了,有些老百姓还不高兴,我们只

    好耐心做工作,思想很快就通了。时代不同了,只要把道理讲清楚,思想认

    识很好解决。军队按单位统计数量,按斤计算上报。地方捕蝗由政府发动各

    村群众联合作战,党政军民大打“人民战争”。有的扫帚打,有的木锨打,

    也有的用木棍钉上鞋底打。男女老幼齐出动,有打的,有喊的,其场面甚是

    壮观。在蝗虫多的地方采取挖沟的办法,沟深2尺、宽1尺,将蝗蝻赶入沟

    内,然后用土埋死。这种办法古人就曾用过。史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闹蝗虫

    时,老百姓就用过就种办法消灭蝗虫。到了冬天,我们还组织人力将蝗卵挖

    出焚烧,这个办法比土埋蝗蝻的效果还好。据有的书记载,清朝还有一种制

    度,一旦发现蝗灾,即调军队前去助民捕蝗。这本来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

    老百姓不愿意。因为清军到灾区后,要好吃好喝招待,灾年的老百姓怎么负

    担得起。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