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个秘密情报合作组织,“高山机构”主要负责向各加盟成员提供买家希望购买的各类情报信息的目录提纲,同时“高山机构”也为各加盟成员已经获得的情报信息寻找潜在的买家,金炯翌的技术咨询公司就是在加盟“高山机构”的情报网后与南亚公司取得联系的。“高山机构”开出的条件是:金炯翌提供给南亚公司的资料,须同样为“高山机构”复制一份。

    美国中央情报局派专人提审金炯翌,希望能够从他身上得到有关“高山机构”的更详细的资料,但“高山机构”的组织形式比中央情报局估计的还要严密,金炯翌甚至从未见过“高山机构”负责与他联络的关系人,他与“高山机构”之间的联系一直是通过电脑网络和香港一家银行的保险箱进行的。金炯翌甚至无法拿出能够证明“高山机构”确实存在的有力证据。

    就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为寻找“高山机构”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国内又bào发出一起令人扑朔迷离的所谓“中国核间谍案”。他们推测,中国的国家安全机关可能与“高山机构”有联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由于中国研制出了新一代的远程弹道导弹,中国的核武器已经可以从中国打到美国本土,因此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程一直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搜集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央情报局获得的情报,中国共部署了五至七枚“DF-5”型导弹,这种导弹差不多可以打到美国的任何地方。另外中国还有十几枚可以打到美国西海岸的“DF-4”型导弹。

    与苏联和美国的核战略不同,中国人认为苏联和美国采取的做法是对金钱的极大浪费,中国核理论的关键内容是西方专家所说的最低限度的威慑,即在受到核对手的大规模袭击后仍有能力发shè几枚可以摧毁对方一两个大城市的导弹。中国人认为只要他们能拥有这几件能够经受住袭击的核武器,就足够了,中国的核武器足以使过去的苏联或者美国在同它对抗时不敢动用核武器。

    中国基本上属于防御xìng的核战略,其核武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美国相差甚远,美国拥有大约七千个战略核弹头,而中国只有约二十枚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和大约三百件可以打到日本、印度或者俄罗斯的核武器。

    但从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的情报可以看出,中国显然正在力求使其核力量现代化。中国的远程导弹目前使用的是必须储藏在导弹外的液体燃料,发shè需要一个多小时,另外他们的大部分导弹仍然使用固定发shè场,这使他们的战略核力量在高技术条件下越来越容易受到袭击。中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和试验小型核弹头,并一直在研制新一代“DF-41”型远程导弹,这是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机动导弹,它能够消除较老型号的两个主要弱点。中国人计划在十年内使其战略导弹更加精确,更加便于发shè,更能经受打击。

    美国通过一个在中国隐藏很深的,代号为“风暴”的间谍组织获得了中国官方一份具体提到美国小型核弹头设计的文件,美国情报官员通过这份被收买的中国核专家提供的文件懊恼地发现:中国人在进行的核bàozhà中使用的小型弹头和美国海军最先进的W-88核弹头非常相似。因此美国情报官员指责北京对美国搞间谍活动,窃取了美国的核机密,尽管他们也是通过间谍活动才获得这一情况的。

    美国能源部、联邦调查局立即就这一情况着手调查。经过两年的秘密调查,在台湾出生,现工作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被联邦调查局确定为主要嫌疑对象,因为他曾到过香港和北京,美国联邦调查局怀疑李文和在香港参加一个研究会的时候,向中国武器专家泄漏了美国最新式W-88核弹头的资料,W-88的小型化设计使中国人在获得最先进技术方面走了捷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