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推荐阅读:  ?

    在一书的前部分内容当中,有一些内容真心很雷人。

    尤其是关于诸葛孔明的一些说法,甚至是很有可能直接使用当其时相对流行的的说法:

    “时惟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不求闻达,遇异人秘受以火攻阵法,感先主三顾之勤,尽鞠躬後已之忠,烧藤屯甲于博望,鏖兵于赤壁,火藤甲于长板,六出岐山”

    好吧,面对这么一个情况,张嘉师真心表示无法淡定了:“一本火药武器的书籍出现这种内容,都是什么鬼???”

    ……

    首先,火烧博望坡确实是发生过的,但是这个是刘备的成功战例,跟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原先与关羽、张飞失散的刘备借此机会重逢,并于汝南一地依附当地领袖刘辟、龚都等,企图于曹操背后发动奇袭;然而翌年,于官渡和仓亭大获全胜的曹操,决定回头铲除位于背后的威胁,刘备在穰山一役失利后,被迫逃往荆州投靠刘表;获得刘表赏识的刘备,则被委以守卫荆州北方的重任,驻屯于南阳新野。

    三国演义当中将这个功劳放在诸葛亮身上:

    建安七年,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袭取许都,乃派遣刘备领军出击,刘备于是发兵北伐,一直打到叶县,已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选择博望与曹军对峙。

    对峙过程中,某日,诸葛亮让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李典劝谏,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故与于禁追击。

    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应对不及,遭伏兵攻击。困难时刻,李典指挥自军人马前往接应,救出了夏侯惇,之后两军撤退。这一战让诸葛亮名声大振。

    据,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很明显……这个事情是让人伤悲的故事……

    刘表虽有袭取许都之心,然经此一役,刘表再无主动出击之作为。日后刘备虽劝刘表趁曹操远征柳城之际出兵,但刘表却不允许,终致错失问鼎中原的良机;也在其死后,荆州的基业瞬间被曹操所占据,迫使刘备必须寻求江东孙权的帮助,促成后来的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跟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1、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2、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