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若是匈奴人真的是分兵围困这些坞堡,张嘉师反倒是求之不得。
因为在长城沿线到南面一段距离,散落在这片地区的坞堡数量不少,若是匈奴人真的是选择分兵围困这些坞堡,那么对于匈奴人起到的是一种很明显的分散兵力的效果。
当然,张嘉师不认为匈奴人会这么样做,别的匈奴单于他不知道会不会选择这种战术,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冒顿不会做出这种选择。
所以这些坞堡很有可能面对两个结果,一个是被匈奴人集中一定数量的军力来攻破这些坞堡,另外一个则是这些坞堡被匈奴人直接无视掉,而匈奴将会继续南下入侵。
这两个选择,对于匈奴人以及大秦帝国而言,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利弊。
若是匈奴人强攻这些坞堡,那么付出的代价也许不会太多,因为匈奴人南下的兵力优势,不是这些坞堡所能够比拟的,一旦匈奴人真的是用人来堆,那么对于这些坞堡而言,很有可能会坚守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被匈奴人消耗干净。
而这么一来,张嘉师大力巩固这些坞堡的原来想法,已经无法实施,因为在张嘉师的计划当中,这些坞堡的存在就是在合适的时候,骚扰匈奴人的后续部队或者是兵败后撤的队伍。
也许一个坞堡哪怕是被匈奴人无视掉,他们所能够抽调的部队也就是两三百人或者是多一些,对于整个战局走势而言,并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一旦在一个区域的几个坞堡并没有受到匈奴人的攻击而保留一定的实力,那么集中起来的一两千甚至是更多一些的官兵,那么将会让分散的匈奴人遭受到足够的妨碍,甚至是能够有效杀伤匈奴人的部队。这一点就是张嘉师预想的计划以及相应的情况发展。
也许对于张嘉师而言,这么一个想法未免太过美好一些,但是他更清楚一点,那就是匈奴人无视掉这些坞堡的可能性,不是说没有,而是很有可能会因应相应的情况发展甚至是意外,来影响匈奴人在这方面的选择。
若是匈奴人在攻击一部分位于长城附近的坞堡,而付出的代价是匈奴人觉得得不偿失的话,那么这些坞堡的存在,哪怕是匈奴人觉得如鲠在喉,都很难会下定决心全部拔除这些“钉子”,这一点就是张嘉师所希望看到的。
而且从一些方面而言,用这些坞堡来保护平民以及存放相应物资,有着这么做的必然性。
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大秦帝国眼下无法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人口再次向南转移的计划上。
固然这么做的话,能够尽可能的保护好这些宝贵的人口,而且这些再次南迁的人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一些人口缺口非常大的郡县,让之后的生产发展得到很好的恢复基础。
但是张嘉师在经过与陈平等人的商议之后,他很清楚想要完成这种算是非常庞大的计划,所需要的时间不菲之余,那就是相应的粮秣运输同样也会对大秦帝国带来沉重的压力。
因为这些人即使是南迁到人口相对稀缺,而土地则是比较肥沃的地区,在第一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粮食生产了。
而这些人所需要的粮食等物资的救助,其成本也是他们很难承受的。
固然,即使是固守坞堡,这些屯驻在北方的屯田民众,基本上也不用做些什么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人进行迁移的物资携带数量不可能太多,甚至还需要大秦帝国安排更加的多的人手来进行转运。
所以仅凭这一个情况,对于张嘉师以及大秦帝国而言,就是一个很巨大的消耗。
让这些人呆在坞堡的话,也许不完全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张嘉师在让相应安排的人员,给予这些进入到坞堡的屯驻平民下达了相应的命令:“但凡是驻守坞堡的黔首,都得在必要时候加入到作战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