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并耕而王,以劝农也“。尸子即尸佼,据说是商鞅的老师,鲁人。许行君民并耕之说与尸佼相同,很可能在学术渊源上有关系。前面所说的二十篇,颜师古注认为,“刘向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但此说恐不可信。李悝、商鞅是法家。他们主张耕战,其重视农业是同战争紧密相连的,与许行君民并耕之说有所区别。商鞅虽然以尸佼为师,但是他把尸佼的学说发展为耕战政策,而许行则忠实于尸佼的君民并耕之说。因此,我们认为,二十篇,很可能就是许行的著作。

    “市贾不二“的价格论是许行提出的又一个重要主张。这是在他主张社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可以用农产品直接去交换手工业品,如帽子、锅甑和铁制农具等等。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办法。交换时的价格是如何规定的呢?许行认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即市场上布帛的长度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麻缕与丝絮的重量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粮食容量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鞋的尺码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总之,同种商品数量相同,则价格相等,市场上的各种物品的价格都有了统一的规定。这样,在市场上的同种商品只有一种价格,没有第二种价格。这就是“市贾不二“。许行认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即使小孩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不会受欺骗。

    许行的主张反映了战国时期贫苦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君民并耕之说反映了当时贫苦农民的平均主义和共同劳动的思想,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这仲主张只能是一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许行的这种主张与孟子所主张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是针锋相对的。许行的价格论反映了当时贫苦农民对商人利用市场高利盘剥,要求调整物价的愿望。这种主张要比杨朱的“为我“、“贵己“而又不“纵欲“、“侵物“的观点更激进一些,因为杨朱是小土地私有者的代表,他们只要求保护其小私有者的财产;而许行则代表贫苦农民的利益,他们一无所有或者有也不多。仅靠双手劳动维持生活。

    许行有弟子几十人,他们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编席子为生。他们没有土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从楚国来到滕国,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行为师。从孟子对许行的大肆攻击也可以看出,许行代表着当时一股相当大的社会势力,所以引起孟子的如此重视。

    ……

    而也许是因为孟子的重视。农家一开始在稷下学宫当中得到很快的发展。

    这一点从当中有着相当编幅的内容可见一斑。

    在当中,一篇就是农家的著作,而等篇重点记述了农家思想。

    由于当时的平民绝大多数都从事农耕,所以“重农”就是“重民”,重农倾向必然会发展为民本思想。中有关农家的内容着重体现着农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成为农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

    而农家的三个思想观念,在秦朝时期正式影响着中国很长的一段历史。而农家也在当其时进入了巅峰。

    秦朝时期的耕战制度,明显就是法家与农家一起联合制定,而被采用的国策。

    农家有三个思想方针,可以算是农家的立派基调:

    顺民心,忠爱民:

    农家看到,民心是不可违背的。“顺民心”是一切统治的基础,贤明的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提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由此可见,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