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次废圮。明万历间成书的《岱史》卷九《灵宇记》叙曰:泰山宫观"大都肇构于隋唐宋元间,今其存者不及十半,然亦倾颓甚矣。唯岳巅诸宫观,当世严奉不废。乃绝无翼室以居黄冠,黄冠固甚贫,率散处麓下觅食。则神明香火之谓何,即居守安所借也。"AH今仅存东岳庙、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碧霞元君祠、玉皇殿等处。
注:
①⑦⑧《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409页,第573册380页,第683册74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②⑥⑧ABACAF《道家金石略》1262页,126页,126页,56页,58页,536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③④AEAGAH《道藏》第35册682页,第22册199页,第35册724页,723页,72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⑤《晋书》第8册2451~2452页,中华书局,1974年
AD清乾隆《泰安县志》卷三
衡山
衡山在湖南中部衡山县。为中国五岳之南岳。南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上引《湘中记》云:"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轸宿,铨德钧物,应度玑衡,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故曰南岳。"
又引《述异记》云:"南岳者盘古之左臂,至汉武南巡,以南岳辽远,乃徙其祭于庐江。"①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十六云:"汉武以潜之天柱山为南岳,北周以慈利之天门山为南岳,至唐贞观中,始定祀衡山于衡州。"②衡山山势雄伟,盘纡数百里,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最高。祝融峰海拔1290米,为诸峰之冠。
道教以衡山为神仙洞府所在地,是道士修行理想之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云:"第三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③道教从西晋起,即进入衡山,在两晋南北朝时已有相当的发展。唐末李冲昭《南岳小录》所记"前代九zhēn rén",即此时期在南岳修道的九位著名道士。其文曰:"陈zhēn rén兴明,居元阳宫,晋武帝太(泰)始元年(265)三月一日上升。胡浮先生姓施名存,居洞门观,西峰构虚阁,晋惠帝永康九年(永康仅一年,似为元康九年之误--引者注)四月上升。尹zhēn rén道全,居岳观溪,晋怀帝元嘉(怀帝无元嘉,当为永嘉--引者注)元年(307)正月九日上升。徐zhēn rén灵期,居上清宫,宋元徽二年(474)九月九日上升。陈zhēn rén惠度,居古玉清宫,齐武帝永明二年(484)五月十三日上升。张zhēn rén昙要,居招仙观,齐延兴元年(494)七月三日上升。张zhēn rén始轸,居九仙宫,梁天监三年(504)七月十三日上升。王zhēn rén灵舆,居中宫,梁天监十一年(512)七月十三日上升。邓zhēn rén郁之,字玄寂,居洞门观,梁天监十年(511)十二月三十日上升。"④后世道教称以上九道士为"南岳九zhēn rén",北宋廖亻先为作《南岳九zhēn rén传》,现存《道藏》第六册。除以上九人外,此期居南岳之著名道士尚多。南朝宋初道士刘凝之,字志安,南郡枝江人。"居衡山之阳,采yào服食,受天师化民之道。"⑤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塘人也。隐南岳瀑布山,……
齐高祖诏吴会二郡以礼资迎,又辞以疾。俄而高逝。高祖追悼,乃诏于瀑布山下立太平馆。初,伯玉好读《太平经》,兼修其道,故为馆名也。"⑥"北齐由吾道荣,幼而少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