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流珠、玉帝九宫之神。五神,指符籍之神,即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存五方气五神法(五神又名"五帝",即肝、心、肺、肾、脾五脏神。

    灵宝派存思五老法类此)、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法(灵宝派类此)、解胎十二结法等。此外,还有存思日月法、七童卧斗法、奔辰飞登五星法、存二十四星法、大存图法等等。

    存神方法,一般要求了解神真的讳字、形长、服色、光气、文彩、变形(如乘何色云、由何色光气变化而来,又化作何色气,以及四时改易)。将神真的名字、形长和服色记录在符上,吞符念咒,服气咽液,被认为有助于神真的出现。

    整个过程大都有选择时日沐浴入室,选择方向烧香朝拜,叩齿若干通,呼神名若干次,然后存神、叩齿、咽液、微祝(或诵经咒)等程序。要领是"常当安身静心,正气夷行,闭目内视,忘体念神"④,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冥想神真。

    身神观念,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谓"五神"。《汉书郊祀志》载谷永言"化色五仓之术",颜师古注引李奇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

    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⑤《老子河上公章句》更明确指出:"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怀道抱一,守五神也"。⑥《太平经》亦言五行精神进入体内则为五脏神,并说"神长二尺五寸,随五行五藏服饰",人能存思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⑦稍后,才出现了三丹田神、上中下三部之八景神(共计二十四真),乃至各部位均有神灵的观念。例如,纬书《龙鱼河图》提到呼发、耳、目、鼻、齿神名却邪法。东汉边韶奉桓帝之命所撰《老子铭》称:"世之好道者"以为老子"存想丹田太一紫房"而"蝉蜕度世"。魏晋之际成书的《黄庭外景经》更谓"观志游神三奇灵"⑧;略述黄庭、中池神真服色。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他所说的"一"实际上是有形色的身内三丹田神。

    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形成的上清派多注重个人修持成仙,故而力倡存神,并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存神法。存神遂成为上清派的主要特征。《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卷上说:"上清之道、高玄宝经,以存思为感,咽气为会。"⑨由于存神和符咒的共同特点都在于招致神灵,因此,存神法亦为灵宝、正一、楼观等符派所接受和传承,对后世修炼方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宋代天心派、神霄派的修真法和符咒道法中尚可发现存神的因素。存神又是内丹的渊源之一。一方面,某些标题为"内丹"的道书(唐代人依托吴筠所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等),实质上讲的仍然是存神另一方面,存神的某些概念和观念还被后世内丹家加以改造,吸纳于内丹的功理体系。例如,在某些存神书中诸如身内"丹"、"三丹田"之说,以及三五归一,精气神互化、精化成丹结会命门、神化为婴儿等等观念,都为后世内丹家所接受,从而形成内丹所谓炼精化气、炼气成神、丹田命门结丹、养圣胎、三田反复、五气朝元等等一系列的理论、功法。

    然而,存神既不等同于一般存思,也毕竟不同于内丹。

    "存思"内涵比较广泛,任何客体包括日月星辰、自然景物都可成为存思的对象,而"存神"范围比较确定,专指存思被认为有形象的神灵至于存神与内丹的区别就更为明显:第一,内丹家把精、气、神区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所谓"元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