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卷一百十四又云:"为恶不止,与死籍相连,传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时复出乎?精魂拘闭,问生时所为,辞语不同,复见掠治,魂神苦极,是谁之过乎?"③晋葛洪《枕中书》载:"鲍靓为地下主者,带潜山zhēn rén。……蔡郁垒为东方鬼帝,治桃丘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④这些是道教关于地狱及其主宰神较早的说法,为其后丰都大帝的滥觞。

    到南朝时,道教对酆都大帝的描绘比较成系统了。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排神仙座次的第七中位即为"酆都北yīn大帝",称其: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⑤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载:

    "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yīn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注云:此六天宫"是北丰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⑥又云:

    "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⑦《真诰》卷十三也说:"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⑧是总生杀大权的鬼官。上述说明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狱的信仰,当时多称为北帝君,简称北帝。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地狱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所谓十八层地狱及十殿阎罗治鬼之说,道教汲取了这些思想,逐步形成了酆都鬼狱并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的十会斋功德十王名号与《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同。正一部又有《元始说度酆都经》。

    道教的酆都大帝,原说住在北方的罗酆山,称为北帝;而后世却以今四川的酆都县为鬼城,系酆都大帝的治所。这一转变大约发生于宋代。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宋范成大《吴船录》说:"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碑牒所传,西汉王方平、后汉yīn长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yīn君丹炉。……yīn君以炼丹济人,其法犹传。"俞樾按:"酆都县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读《吴传录》,乃知因yīn君传讹,盖相沿既久,不知为yīn长生,而以为幽冥之主者,此俗说所由来也。"⑨同卷"罗酆山"条又云:"按罗丰山为北方鬼帝所治,故有罗酆治鬼之说,而世俗乃指今四川酆都县。《夷坚志》云:

    '忠州酆都县有酆都观,其山曰盘龙山,即道家所称北极地狱之所。'盖南宋已有此说。AB清方象瑛《使蜀日记》说:"酆都县城倚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传说汉王方平、yīn长生先后于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误读'王、yīn'为'yīn王',讹传为'yīn间之王'。酆都乃成yīn曹地府。"AC酆都城的阎罗殿被误传为酆都大帝的宫殿,地藏菩萨讹传为酆都大帝。

    我国传统信仰的地狱主宰有东岳大帝、地藏和酆都大帝,前者源于汉族民间信仰,中者源于佛教,后者则源于道教,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有一定影响。

    注:

    ①《论衡注释》第3册1283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②③《太平经合校》第579,615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④⑤⑥⑦⑧《道藏》第3册271页,280页,第20册579页,580页,56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