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太上道君,斗极真师洞神大道太上老君。"LI卷四至卷六首列:"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大道君,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LJ可见三清尊神的地位在唐代已最后确立了。
与此同时,其余众神的次序也正在编定中。如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一至卷三,在三清之后所列神灵为:玉皇、紫微大天帝、北斗九星君、三官、五帝、九府四司诸君、六十甲子本命星君、玄中大法师、三天大法师等;LK卷四至卷六则列:高上玉皇、三十六天帝、东华、南极、西灵、北真、玄中大法师、三天大法师、日月九曜、南辰北斗、三官、五帝、本命星君、东岳司命、名山洞府得道神仙、三界应感一切真灵等。MB其余各卷大体类此。
(四)两宋是道教神仙谱系最后编定时期。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崇道皇帝,他们搞了很多降神和天赐的闹剧。为了醮神的需要,曾命令大臣和道士整理道教醮仪,《宋史王钦若传》记王钦若曾撰著《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等。MC《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林灵传》载林灵素曾"被旨修正一黄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MD林灵素所作的"编排三界圣位"的工作,对道教神仙谱系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编制的黄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改成,其卷三十九所列三百六十分位神仙名单,按其xìng质、品第,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等次:(1)三清、四御;(2)南极长生大帝、东极救苦天尊、木公道君、金母元君及三十二天帝;(3)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4)五帝、三官、四圣;(5)历代传经著名法师;
(6)魔王、神王、仙官;(7)五岳及酆都地府诸神;(8)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9)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诸神;(10)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
(11)城隍、土地及所属神众。ME经过如此整理后,十分庞杂的神仙"队伍"算是较有系统了。当然道教各科仪书所载神仙系统并不完全统一,但南宋留用光《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宁全真传授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所载神仙系统,其主要神及其等次皆差别不大,故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所载不失为神仙谱系的代表,是道教神仙谱系最后编定的标志。
注:
①②④⑧⑨ABACADAEAFAGAIAJLBLCLDLILJLKMBMDME《道藏》第24册774页,第25册198~202页,第3册269页,第17册780页,第22册8页,第28册413页,第22册13页,第34册632页,第31册617页,第24册724页,第24册724页,第24册779页,第24册780页,第25册233~244页,第3册272~281页,第24册747页,第31册759页,766页,761页,768页,第5册408页,第31册609~61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较早的一些道书如《真灵位业图》将元始天王与元始天尊分为二神,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二者神xìng合一,只提元始天尊,而不见元始天王之名了
⑤《四部丛刊》三编第36册,上海书店,1985年根据1935年商务印书馆原本重印
⑥《全汉文》第11册王阜《老子圣母碑》
⑦《老子想尔注校证》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AH《太平经合校》第289页,中华书局,1960年
AK《魏书》第8册3052页,中华书局,1974年
LELG参见《道家金石略》第35~45页,第208页,文物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