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相传,自署治符契,取人金银财帛";"妄传黄赤房中之术,授人夫妻,yín风大行";"祭酒之官称父死子系,使道益荒浊"。从而严重阻碍了天师道的发展。因而他自称受老君之命,就天师之位,负责对它进行改革。提出天师及各级道官祭酒不能继续世袭,称"天道无亲,惟贤是授","道官祭酒,可简贤授明"。又禁断房中术的黄赤之法,"吾《诵诫》断改黄赤,更修清异之法"。又禁止道官以各种名义取人钱财,"一从吾乐章诵诫新法"。这就是《魏书释老志》所说,寇谦之奉老君《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

    第二,以是否忠君孝亲为区分善恶的标准,反对犯上作乱。他指责世人作恶,"惑乱愚民,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反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称官设号,蚁聚人众,坏乱土地,称刘举者甚多,称李弘者亦复不少。"他称这些犯上作乱者是"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的"恶人",要坚决取缔,劝世人照他的诵诫经,"努力修善。修善功成,可得遇真,延年益算。"即劝世人对帝王尽忠,就是修善,可得长寿。

    第三,鼓励道官祭酒进善举贤。谓进一贤善,除过十年,求仙速达;进一佞一恶,反罪十年,求仙求福,终不可得。又说,投道门之民yù为弟子者,当观望情xìng与约戒相应者三年,能修慎法教,精进善行,乃可授为弟子,以保证道徒的质量。

    此外,还增订戒律和斋仪。即以儒家的lún常充实戒律内容,效法佛教增订斋仪。如建立厨会制,规定上章奏法、烧香求愿法、谢过去病法、犯科求赦法,以及为亡人设会烧香礼仪等。

    寇谦之为改革北天师道,特假借老君之名,作《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现此书已佚,幸赖存此节录本《老君音诵诫经》一卷,使人尚能从中窥见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思想和措施之梗概。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作者尚无定论。《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郡斋读书附志》存夹江隐者李昌龄所编《太上感应篇》八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明刻一卷本和元刻八卷本、明刻八卷本。《正统道藏》太清部《太上感应篇》三十卷,署"李昌龄传,郑清之赞",而宋代名李昌龄者又不只一人。清代惠栋《太上感应篇注》和俞樾《太上感应篇缵义》皆以《宋史》有传的参政李昌龄为作者。道藏本《感应篇》前有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陈奂子序,称蜀士李昌龄为之作注。近世日本学者吉冈义丰认为真正的作者是南宋初年著《方舟集》的四川人李石,此论似乎证据不足,仍待进一步考证。

    《太上感应篇》仅约一千二百余字,以开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接着叙说人若想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多条善行,一百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要求人们"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声称"yù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yù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并谓人体中有名为"三尸"的司过之神,时刻都在记录人的恶行,每于庚申日上白天曹,下讼地府,告人罪状,述人过恶,由此而定夺人的寿天祸福。它特别强调"立善多端,莫先忠孝",成仙证道的根基就在于此。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判,使人从一念起处下工夫。最后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善天必降福,行恶天必降祸作结。全篇主要宣扬天人相感、因果报应思想,既有儒家lún理规范,又有释、道的宗教信条,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

    《感应篇》问世以后,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不少皇帝都大力推动它的流布。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