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举《灵宝源流》所列之薛熙真,亦不详其事迹。《灵宝源流》在薛熙真之后,继列水南先生林zhēn rén,讳灵真,证明后世东华派道士确已承认其为"绍开东华之教"的"一代真师"了。大约在元世祖至元末,被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表荐其为温州路玄学讲师,继升本路道录。此后,"退居琳宇,尽三洞领教诸科,及历代祖师所著内文秘典,准绳正一教法,撰辑为篇目,为《济度之书》一十卷,《符章奥旨》二卷"⑥。即对灵宝斋醮科仪书进行整理增补,写成《济度之书》等,是东华派著作的撰述人。
林灵真于逝世前,所传弟子甚众,"在州里不下百余人。
在方外则天师门下高闲董公,宗师堂下闲闲吴公,金华谢公,括苍雨峰周公,武林隐王公,吴门静境周公。派孙有庐山钟岳于公,赤城天乐赵公,武陵廛隐方公,练溪岩谷周公,虚舟平公,竹外张公。此玄门之表表尤著者。……可谓一时授受之盛"。⑦上列诸人,除闲闲吴公为吴全节外,余皆不详。
林灵真临终前,贻书弟子林天任,命嗣其教。林天任,《仙都志》卷下有传,号横舟,昆阳(今河南叶县)人。曾出仕为修职郎,后归心玄学作道士,尝"采摭道典,黼黻教科,屡阐黄大斋",曾被授命为凝和通妙观明法师、玄学讲师。
林天任虽被授命嗣教,但《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所列东华历代宗师名单中,却未列其名,而是在林灵真之后,列:太极高闲先生董zhēn rén,讳处谦,字巽吉;三十九代天师太玄zhēn rén,讳嗣成。这是该书所列的最后两代祖师。《林灵真传》称"高闲董公"(即董处谦)是天师门下弟子,即正一派龙虎宗道士;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于元延三年(1316)嗣教作正一教主,表明此后东华派即融入正一道而不单传。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道藏》第7册17页,17页,第31册442、489页,380页,第30册498页,499页,499页,文物出战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金丹派南宗
金丹派南宗为南宋时期形成的道教内丹派别,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因地处江南,故称"南宗"。该派祖述五代至北宋间道士钟离权和吕洞宾,谓其丹法传自钟、吕。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从该派丹法思想看,渊源于钟、吕是可信的,但张伯端不一定得自吕洞宾的亲传。上述传法谱系,有学者疑是白玉蟾的伪造,也有学者不认为伪。但白玉蟾以前的四传,皆为单传,并未形成道派,只有到白玉蟾时才传了众多弟子,始形成为道派,似可以肯定。上述传法谱系中之五人,被后世道士尊为南五祖。
张伯端(987~1082)字平叔,号紫阳。他自述云:"熙宁己酉岁(1069),因随龙图陆公(诜)入成都……遂感zhēn rén授金丹yào物火候之诀"。薛道光、翁葆光认为所遇zhēn rén为"青城丈人";陆诜之孙思诚于乾道五年(1169)所作《悟真篇记》,则谓张伯端在成都所遇zhēn rén为刘海蟾。据称:"有以金丹之术见授者……复序其所从来,得之成都异人者,岂非海蟾耶?""因取此书读之,始悟其说,又考世之所传吕公《沁园春》及海蟾诗词,无一语不相契者,是知渊源所来,盖有自矣。"石泰(1022~1158),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常州人。以缝纫为业,曾自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尤以善生为重。作《还源篇》五言绝句八十一首,以咏内丹修炼之术。薛道光(1078~1191),一名式,字太源,陕西鸡足山人,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据《陕西通志》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