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百姓"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⑦张鲁及大批汉中教民被迫北迁到三辅(长安、洛阳、邺城)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在它实行限制、利用的宗教政策夹缝中,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经历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是在许多豪门士族中有了信徒,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天师道世家,如琅邪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

    《晋书王羲之传》载称:"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同书《殷仲堪传》称仲堪"少奉天师道,又精心事神"。

    同书《何充传》亦称:"郗及弟昙奉天师道,而(何)充及弟准崇信释氏。"以上传记中,史家已称五斗米道为天师道,表明大概在东晋中期人们对该教派已作了这样的改称。有学者认为,"五斗米道"本是俗称,其教徒自称正一道或天师道,如东汉嘉平二年(173)所立《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即有"祭酒约施天师道"之语。如此,在东晋中期世人改称其教为天师道,只是从其教内的称呼而已。

    在以上众多的士族信徒中,钱塘人杜子恭是其重要首领。

    他有很多弟子,其著名者皆出身江南世家大族。《南史沈约传》载:"钱塘人杜子恭,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沈约的高祖沈警即"累世事道,亦敬事子恭。子恭死,门徒孙泰,泰弟子恩传其业,警复事之。"杜子恭在世时,门徒众多,影响很大;死后,其天师道信仰为其子孙所继承。史载,其子运,运子道鞠,道鞠子京产,京产子栖,"世传五斗米道不替"。而且他死后很久,仍受人景仰。《南齐书孔稚传》称:孔稚之父孔灵产,在宋明帝泰始中罢晋安太守,随即隐居钱塘,每"东出过钱塘北郭,辄于舟中遥拜杜子恭墓。自此至都,东向坐,不敢背侧。"

    史载杜子恭死时,将教事付弟于孙泰,后孙泰与其侄孙恩、孙恩妹夫卢循等,以五斗米道为旗帜,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起义。《晋书孙恩传》载:"孙恩,字灵秀,琅邪人,孙秀之族也。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塘杜子恭。……子恭死,泰传其术。然浮狡有小才,诳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孝武帝时,"稍迁辅国将军,新安太守,……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咨议周勰等皆敬事之,会稽世子元显亦数诣泰求其秘术。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于是朝士皆惧泰为乱,以其与元显jiāo厚,咸莫敢言。会稽内史谢发其谋,道子诛之。"孙泰死后,弟子孙恩继之,于隆安三年(399)袭会稽,江东八郡,"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于是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朝廷震惧,内外戒严。"后孙恩攻临海失败,赴海自沉。其妹夫卢循领其众继续战斗,又经若干年,至安帝义熙七年(411)广州战斗中失败,卢循投水死,起义最后结束。尽管后世史家对这次起义的评价各不相同,但都一致承认它是受五斗米道影响下的起义,因而它是五斗米道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可见,张鲁政权覆亡后,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不仅未被消灭,反而从巴蜀一隅发展到北方、南方,成为全国xìng的大教派;教徒成分,除有众多下层群众外,又有不少豪门士人。应该说,两晋是五斗米道的深入发展时期。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主要者有二:(一)与封建统治者的关系。五斗米道原起自民间,主要成分是下层群众,早期经书中即有一些批评社会不公、要求改变不合理现状、建立太平世界的言论,如以"三天正法"战胜"六天故气"(邪气)等。因此在社会矛盾尖锐时,五斗米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