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夺取后周政权时,也曾利用"符命"为其制造舆论。特别是华山道士陈抟,曾以此帮助他积极争取群众。称帝以后,尽管尚在戎马倥偬之际,即对发展道教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亲自召见道士苏澄(一作苏澄隐)、王昭素等人,并登门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赐赠封号财物。他还集京师道士对其学业进行考核,并斥退品学不良者,以提高道教的素质;又对张陵以后道教的"寄褐"等陋习作了整顿,这些对道教本身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太宗赵光义召见道徒的活动更为频繁,并对黄白等术颇感兴趣。在他统治时期,陈抟、丁少微、王怀隐、陈利用、郭恕先、张契真、赵自然、柴通玄等人均曾受到尊宠。他还不断地兴建宫观,又积极搜集道书,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等校正,删去重复部分,共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写演分赐宫观。本来由于五代之乱,造成"道教微弱,星弁霓襟,逃难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毁"NE的衰败局面,经过宋初太祖和太宗的大力扶持之后,遂使道教得以逐渐恢复,并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真宗赵恒时,便把这种崇道政策推向了一个高潮。
真宗时,赵宋王朝的统治已日益巩固,社会经济也比较繁荣。"澶渊之盟"以后,外部威胁暂告缓和,使得他有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扶持道教。他yù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作法,但因自己姓赵,不便奉老子为圣祖,于是从道教中另立一位赵姓者作为圣祖,由此天神降临并赐语以维护赵宋王朝统治之类的神话故事迭出。据《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真宗于崇政殿之西序,告诉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人说: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他忽见神人星冠绛袍来告之曰:"来月三日,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此后,他接到皇城司的报告: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他遣中使往视,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隐隐有字,盖神人所谓之天书。王旦等听后,皆再拜称万岁;并同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升屋取书,由王旦跪奉进。真宗再拜受书,置舆上,复与王旦等步导至道场,授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启缄,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词类《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藏以金匮。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遣吏部尚书张齐贤等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大赦改元,百官并加恩,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同年四月,又称天书复降于大内之功德阁;六月八日,又有天书下降于泰山。真宗备法驾诣殿拜受之后,仍授陈尧叟启封宣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史称:"自天书议起,四方贡谀者日多,帝好之弥笃。"NF以至"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NG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真宗赵恒又告诉辅臣:他梦见原先降临的那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复梦神传天尊言:
"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睹灵仙仪卫天尊至。天尊就坐后,命真宗前,语曰:
"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言罢,即离坐乘云而去。NH真宗讲完之后,立即召王旦等至延恩殿,指示他们参观天尊降临之所,并以此布告天下。闰十月,真宗遂上圣祖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圣母号曰:"元天大圣后",并下诏:"圣祖名:上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