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其术者一般谓之方士,还未称为道士。到了前后汉jiāo替的时候,开始出现方士又称道士的情况。《汉书王莽传》说:"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孛星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涉信其言。"这个鼓吹王涉造王莽反的西门君惠,在桓谭的《新论辨惑》中仍称方士。又据《后汉书祭遵传》记载,鼓动涿郡张丰造汉光武反的,也是道士:"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反。"《后汉书许曼传》载:"许曼……祖父峻,……行遇道士张巨君授以方术,所著《易林》,至今行于世。"《后汉书第五lún传》称:第五lún"自以为久宦不达,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姓名,自号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这个第五lún看来并不是教徒方士,但因其隐姓埋名于民间,热心为民众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经常为他们扫除垃圾,受到人们的尊敬,人们便以为他是道士,遂以道士称之。说明道士之名在当时已为民间所熟知,而且视为一种尊称。当时民间不仅有个别道士的活动,而且开始近于有组织的活动。如《后汉书马援传》说:"初,卷人维汜,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指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同书《臧宫传》云:"十九年(43),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劫吏人,自称将军。"同书《桓帝纪》又称:建和二年(148)"冬十月,长平陈景自号'黄帝子',署置官属,又南顿管伯亦称'zhēn rén',并图举兵,悉伏诛"。从这些起义的组织者相信"神化不死"以及自称"南岳大师"、"黄帝子"、"zhēn rén"和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妖巫"等事实来看,表明当时民间已有类似于道教的组织存在了。
由于上述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因而在经过了从方仙道到黄老道的长期酝酿之后,到东汉中后期,早期道教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便相继正式出现。
注:
①②③⑩《汉书》第4册1137页,第10册3157页,第9册2887页,第8册2505页,中华书局,1962年
④⑧《史记》第10册3151页,第2册451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⑤《资治通鉴》第4册1780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⑥《十三经注疏》上册第36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⑦⒁⒂《道藏》第28册108页,第23册674页,第24册27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春秋繁露郊义》
⑾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
⒀《庄子集释》第1册246~247页,中华书局,1982年
⒃⒄《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84页,148页,中华书局,1985年
⒅《春秋繁露基义》
⒆《太平经合校》第405~406页,中华书局,1960年
⒇《章太炎全集》第3册449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
从东汉道教的诞生到魏晋南北朝,属于道教的创建和改造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间的比较原始的早期道教逐渐分化,并向上层化的方向发展,使与当时农民起义相结合的民间早期道教逐步被改造,并转化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上层化的士族贵族道教。
汉魏道教的初创
东汉时候的早期道教有两大派别,即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