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这般行了六七日,这一日到了京郊的青石镇。青石镇离京都只有十多里地,快马加鞭一个时辰便能到。
几个护卫走了这几日,见马上就要到目的地了,都巴望着赶紧进了城,早点交差事领了银子,所以都催着赶紧走。
顾敏掀帘看了看阴沉沉的天,她记得上一世的时候,他们在离城不远处遇到了大雨。李嬷嬷淋雨受了风寒,回到顾家便病了,直养了一个多月才好。
“护卫大哥,外面乌云密布,一会儿必有雨,天色也不早了,不如今日在这青石镇歇一晚,明日再入城。”顾敏与护卫的头领说道。
“顾小姐,还有一个时辰便能到京都了,兄弟们都想早点交了差,在京都城内好好逛逛。咱们加把劲,肯定能在雨落下之前入城。”
顾敏还待再说,李嬷嬷拉住她:“小姐,就听他们的,赶紧入城,这样咱们还能省下一份饭宿钱。”
顾敏见状只好作罢,在马车里将油伞和油布翻出来。
行了没多远,果然一阵电闪雷鸣,顷刻间便下起了大雨,几个护卫忙四处找避雨的地方。只是几人甚少来京都,一时半会哪里找得到地方。
顾敏上一世和钱弘玉出来游玩的时候,也曾来过青石镇,她记得这附近应该有一个亭子。她想了想,对着护卫头领招了招手:“穿过这片小树林,就有一个亭子,咱们上那儿。”
那人听了,忙叫回了人,几人骑马赶车入了小树林。突然马车左边一沉,车轮陷进了泥坑里。几人忙下马来推,奈何泥坑太深,一时半会推不出来。那护卫头领见雨势太大,忙请顾敏下车,先去亭子里避雨。
顾敏下了车,披上油布,打着伞下来。只是雨太大,伞和油布遮挡不住,没一会儿,顾敏的身上的衣服就被淋了个透湿,贴在身上冰冷难受。
几人冒着雨穿过了小树林,见不远处果然有一个亭子。亭子前面拴了两匹马,亭子里好像有人。
几人走得近些了,看见亭子里果然有两人,一人坐在石桌前,另一人站在旁边。
等走得再近些,顾敏认出了亭子里的人。那站着的穿青色衣服的人是莫书,那坐着的年轻男子身穿赭色锦袍,玉冠束发,正是苏佩卿。
顾敏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他。上一世顾敏他们冒着雨进了城,并没有在亭子里避雨,所以并没有遇见他。
顾敏停下脚步,隔着雨帘望着苏佩卿,雨水流到了眼睛里,有些刺痛,她都舍不得眨眼,生怕一眨眼,眼前的一幕就会消失。她想立刻走近他,却又有些情怯。
李嬷嬷见顾敏停了下来,也跟着停了下来,望着顾敏有些不明所以。
几个护卫以为顾敏是因为亭子里有陌生男子,觉得难为情才停下脚步的。那头领走到顾敏面前,说道:“顾小姐,如今在外面,又下着这么大的雨,就顾不上那许多避讳了。”
李嬷嬷怕顾敏被雨淋坏了,也劝道:“小姐,咱们还是先进去避避雨吧!”
顾敏抬着头,眼睛看着苏佩卿,一步一步地走近。渐渐地近了,她看清楚了他如上好的白脂玉般温润的脸;她看清楚他如墨般浓密乌黑的眉;她看清楚他如星子般璀灿明亮的双眼;她看清楚他如悬胆般端秀挺直的鼻子;她看清楚他如仰月般端正方润的唇。
顾敏看着看着,觉得心如鼓擂,眼睛发热,她忙低了头。
那侍卫头领见亭沿下两匹马,通身发黑,一根杂毛也无,认出是良马名驹。又见亭子里坐着的年轻男子,衣着打扮不俗,气质清贵,知道对方来历不凡,他忙行礼道:“小人等路过此地,遇大雨,不得已打扰公子,还请公子行个方便!”
苏佩卿看这几人手里拿着刀,一身劲装打扮,又见里头一位嬷嬷扶着一位女子,猜到是哪家女眷出行。